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2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当代散文理论研究家曾指出,从旷古未有的“文革”浩劫灾难的岁月结束后,最近二十余年来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艰巨而深沉的反思,逐步走向了正常、合理和健康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2.
王璐 《生存》2020,(10):0088-0088
苏轼被一帮嫉妒文采的小人所诬陷身陷“乌台诗案”。苏东坡的人格是高贵的,即使那些小人步步为营,他不是让小人收拾的服帖乖巧,而是去寻找自己。《苏东坡突围》是余秋雨对苏东坡文人品格的高度肯定。《苏东坡突围》从语言艺术角度来看,余秋雨的语言风格多样新颖,修辞的使用是他散文的一大特点,我从“赞苏轼”和“贬小人”两个方面,来分析《苏东坡突围》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83.
余秋雨有着多重身份,但他强调自己是“一个行者,一个走在路上文化人”。清茶一杯,略微有些苦——正如他的文化苦旅。余秋雨侃侃而谈,用饱满的激情和睿智的思辩征服着你。但零距离接触,他又是那样的谦和平易、坦率温和。  相似文献   
84.
经济学家张五常、地产大亨潘石屹、羽坛教父李永波、社会学家李银河、文化红人余秋雨,与杨澜、赵薇、林俊杰等演艺明星有何共性?这些名人们与宝马、Dior、蒙牛、中国移动、大众 Polo 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之间有何共性?而这些名人们和牌子货与中国数以亿计的网民,又有何共性?先看来自华尔街的报道:中国网络用户数量激增,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用户群体。技术咨询公司 BDA预测,中国网民数量达2.285亿,而美国为2.171亿。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6%左右,而世界水平为19.1%,美国  相似文献   
85.
高考阅卷人以成人的眼光,以批评家的水准,在短短的45-90秒内将考生的文章一锤定音判出分数,如果议论文写得没有鲁迅的杂文味道,抒情散文写得没有余秋雨的文采和深度,小小说写得没有汪曾祺的奇巧和幽默,那么所写文章就很难得到阅卷老师的欣赏,也就很难得高分,更不要说得满分。  相似文献   
86.
宫昀 《社区》2010,(26):16-17
最早接触竹林七贤来自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当时不到20岁的我,确从这本书中了解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有《抱憾山西》讲晋商的辉煌,因此后来慕名去了平遥:有《一个王朝的背影》,为清朝某些为我们所不齿的人们正了名:而其中最触动我心的便是初识了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87.
废墟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相似文献   
88.
《苏东坡突围》——对历史的离奇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肯定余秋雨散文总体实绩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余先生在创作中有时采取了对历史事实过分轻佻的态度,在《山居笔记》中的《苏东坡突围》一文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与明显。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史实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以适应“文化探讨”的创作目的的需要。这种现象,从一定侧面反映了文本与事实之间长久以来存在的矛盾,以及中国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在当今的延续。笔者本着实证的治学方针以及探讨切磋的精神,就以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9.
言论     
梁晓声 《领导文萃》2014,(19):109-109
正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里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还有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  相似文献   
90.
《苏东坡突围》是余秋雨撰写的《山居笔记》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充满了余秋雨关于苏东坡的认知.不仅如此,余秋雨先生更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融入到了文章的撰写过程中,使得文章情绪饱满,每当读者阅读鉴赏《苏东坡突围》时,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余秋雨笔下的苏轼心胸开阔,豁达,笑对人生,给现代的人们以很多积极意义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