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86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柳宗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文人,其特殊之处在于他从小由于家庭的原因就受到佛教的熏陶和对佛教进行长期研究,尤其是在其政治上受到挫折、遭受排挤时,其更加关注和研习佛理,以此能从佛理中找到精神慰藉,因此,佛教对其精神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所从事的诗歌创作活动也必然带上佛教的烙印,其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技巧上都与佛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众多方面呈现佛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62.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但它幻中有理,这个理就是宋明两代已经佛学化了的心学。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是通过唐僧一行的形象尤其是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佛化的心学,宣扬佛教的“明心见性”、“自度成佛”,即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人性完美的追求。因此《西游记》是一部昭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真谛的文化小说。  相似文献   
63.
在《儒林外史》中,诸如本体性空、无常空苦、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经世济众等佛学思想比比皆是,体现出一种"以无住为住处""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空感和禅意。深入探寻隐含在《儒林外史》中的佛教内蕴,有助于更好地审视这部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以"四句"(catuskoti)说无生为例来阐明天台佛教的解脱诠释学,以三个层次来进行之。首先,在语法学的层次,智的"四句不可说"说"无生义"的"四句"的语法来自龙树的中观哲学。其次,在语意学的层次,智的"四句不可说"说"无生义"是一种佛性论、关于佛性的哲学诠释,主要是来自《大涅槃经》等如来藏思想和智自己对于中道佛性的领悟,于此进行天台佛学的本体诠释学(Onto-Hermeneutik)的诠释。最后,在语用学的层次,智的"四句不可说"说"无生义"包含两种诠释层次,也就是"解脱体验的诠释理解"与"断惑证真的解脱诠释学",这里的诠释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教理的判教、意义理解的诠释活动,还应该是一种解脱诠释学。在实修实证之中,进一步成为解脱体验的诠释理解和解脱学的诠释活动与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65.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高僧义净西行求法归来后所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其语言通俗,词汇丰富,涉及面广,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初年的语言实际,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该书的一些词语未被《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等一些大中型语文工具书收录。一些词语虽然被《汉语大词典》等立目,但存在着义项漏收、书证晚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66.
钟洁玲 《社区》2010,(2):21-22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学大师,今年101岁。 65岁那年,他发表《般若心经入门》,因说法精妙,一举成名。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四方讲学,开专栏,年年推出新作,迄今著述超过130部,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6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科学的体系,其各个方面在当代佛教中都有或可以有很具体的体现。佛教作为社会主义多元文化中的一元,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居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认可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指导功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旨具有一致性,因而可以为佛教所接受和容纳。中国佛教中"知恩报恩"的思想与"契理契机"的观念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的开拓创新精神,中国佛教由此也成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将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经典表述的"八荣八耻"与佛教的相关思想加以对照,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而利用佛教话语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68.
慧净是初唐著名的僧人与诗人。他凭借自己的文学才华,蜚声初唐的佛教界与诗坛。他有深厚的佛学修养,精通诗歌理论,熟悉经史著作,勇于跟外道论衡。他通过诗歌创作传达诗歌缘情而发的主张,并自觉追求诗歌的声韵对仗的形式之美。他编选《续古今诗苑英华集》来帮助学诗者掌握诗歌创作技巧。慧净通过创作与选编诗集体现出来的既重视古体诗又强调格律的主张,对初唐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9.
"近现代佛学复兴"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承载者是以"新学家"为主体的知识阶层,不过,这些知识精英对各派佛学义理的选择,却又各有其不尽相同的倾向和侧重,导致这种学派分野的重要原因应在于他们早期所受到今、古文或宋学之传统儒家经师的方法训练,而形塑的相异的方法论与价值取向,若章太炎宗古文经学,康有为、谭嗣同则归属于今文经学,稍后的"第一代新儒家"马一浮、熊十力们则属宋学派,这决定了他们对于佛学不同派别义理的抉择。他们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下抱持着从佛学中探寻真理和知识的历史使命感,因此也避免了传统宗派佛教的种种制度化之思想桎梏,在一定意义上,近代佛学学派的兴起可以理解为向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学派形态的归复。  相似文献   
70.
金庸武侠小说成功地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被称为文化武侠小说。其中佛教元素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佛学思想,体现出作者从佛家的悲天悯人精神出发解读人性,以人道主义的关怀诠释侠武的艺术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