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佛寺重见天日在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东南约7公垦处,有一个被称为托普鲁充墩(维吾尔语意为“许多土堆”)的地方。2000年3月,这里发现一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佛寺的遗址。当时,当地一个年轻的牧羊人,在达玛沟一棵倒下的胡杨树下的沙堆包上挖取红柳根,不经意间发现一尊残佛像上部。  相似文献   
52.
吐鲁番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形成满人、汉人、蒙古人与回民等人群与维吾尔人杂居的社会格局,随之带来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格局的变迁。吐鲁番非伊斯兰信仰的处所有官府坛庙和佛寺道观,其中尤以佛寺道观庙宇成为民间信仰的社会空间。吐鲁番佛寺道观庙宇建构了信仰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桥梁,其从清代至民国前期经历了兴衰起伏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53.
浙东唐诗之路,伴随两晋六朝佛寺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兴盛。中国佛教史与文化史一些重要事件直接发生在浙东佛寺,或与此地佛寺有关,由之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浙东建寺不久,文人就经常到佛寺活动。在唐代,不论宦游、漫游、流寓,还是本土长期寓居,浙东诗路上,文人与佛寺结缘更为普遍,并成为习尚,佛寺成了文人经常活动的场所。文人游寺、寓寺,感受寺院自然与文化氛围,一些群体性文学活动发生于此,一些诗僧亦于此过着独特的寺院生活。佛寺文化因而融入浙东诗路,影响诗路文学与诗路文化。  相似文献   
54.
风水术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故而它源于古代人们观察和改造自然环境的体验。由于风水——“萨些”理论的积极参与,才使得人与建筑、自然环境相融合,才使得佛寺建筑具有了隐喻、象征意义,并由此带来许多美妙传说,生出无限的希望。  相似文献   
55.
佛教传入中土后,人们逐渐兴起一种佛寺寄灵现象。人们因各种原因会将亡者的棺柩寄放在佛寺中,以待来日安葬。不同的佛寺对于寄灵的棺柩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而寄灵棺柩的最终处置方式也迥然不同。寄灵现象的出现与佛教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6.
何方耀 《学术研究》2012,(8):93-100,160
明末清初的近百年间,即16—17世纪,乃西方所称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荷兰等早期殖民势力抵达中国南部沿海,紧随其后的传教士也接踵而来,从而拉开了中国与西方交往与冲突的序幕。明季伊始,"西洋"逐渐代替"西域"成为中西交通的主体,南海道上,来自欧罗巴的"西洋"人逐渐取代来自印度、阿拉伯的"西域"人而成为中西交流的主要对手,维持了千余年的朝贡贸易体系开始遭到西方契约贸易体系的不断撞击。岭南佛教寺院在这场"西风变换"的转折时期,扮演了某种微妙的角色:最初来华的传教士被广东地方官员视为出家僧人而安置于寺院之中;而来穗贸易、朝贡的西方商贾和使臣,虽与宗教或僧人无涉,也往往被安置于佛寺之中。这一有趣现象,反映了岭南海峤之地在中外交通中的特殊地位、朝廷对外交通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地方官员对外国人的恐惧心理。种种因缘巧合,遂使唐宋以后本已淡出中西交通主流的岭南佛寺再次成为对外交往的前沿,成为广东地方官员与来华洋人交往、周旋的中介和缓冲,见证了一系列中西交通的历史事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有案可稽却又不太引人注目的精彩一笔。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新疆米兰遗址出土的“有翼天使”壁画的题材、风格等问题进行探讨的同时,在对中外学者不同学术观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有翼天使”壁画是佛教题材,但它具有犍陀罗艺术风格,这证明文化交流是双向和有取舍的。  相似文献   
58.
中外古代建筑艺术有所共通,又有很大不同。由于各国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不同,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中国古代长期形成了以木架承重的大屋顶形制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每一个历史时期,外国在建筑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成就比较高的、影响比较大的国家并不很多,往往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代表着某一个大文化区内一个时期建筑,古埃及为金字塔与神庙建筑,古希腊的为城邦保护神的建筑群,古罗马为纯消费性的大型公共建筑,中世纪为教堂建筑,文艺复兴时期为贵族府邸。  相似文献   
59.
西夏寺院经济研究是西夏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经济形态,对西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西夏寺院经济并非是西夏寺院与社会经济的简单融合。西夏寺院经济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当前研究进行梳理,不免存在些许不足,究其现状及原因,以便更好地把握西夏寺院经济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0.
据中国文献记载,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曾在斯里兰卡立下石碑,但是这块石碑一直湮没无闻,直到1911年才在斯里兰卡南部港口城市加勒发现。这块由中文、波斯文以及泰米尔文书写的石碑,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探讨石碑的碑文以及与亚烈苦奈儿事件的内在联系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