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0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35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869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1781篇
社会学   91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黄石市是湖北省宗教工作重点地区之一,五大宗教齐全,其中佛教寺院占全市宗教活动场所的近80%。为解决黄石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中、思想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和困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回答宗教活动场所"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问题,思考何种路径推进黄石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科学、有序和规范再提升,2019年11月,黄石市佛教协会班子成员组成参访团,赴江苏省重点佛教寺院学习借鉴规范化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62.
63.
64.
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具有长时段历史意义并改变中国固有文化结构的文化传播活动。从重复性博弈来看,佛教以合作盈余、优势互补、最小最大相对让步等策略与儒道等文化形态进行长期博弈,逐步实现了中国化;从演化博弈来看,外来佛教与本土儒道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模仿,并不断淘汰其不适应中国化的传播策略;从脱嵌论来看,外来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和社会现实相结合是以文化脱嵌—文化再嵌—切入文化弹性嵌体的方式实现的;从增长本质来看,佛教中国化是一个能够持续为中国人的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和精神生活提供有效信息的漫长进程。  相似文献   
65.
方广锠 《文史哲》2007,(3):68-74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有不同说法。汉文写本大藏经的分期,前此分为四个阶段,今为六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目前国内外写本大藏经研究提出一些新问题及疑难点,“写本的唯一性与流变性”、“传本与传本系统”及“以目录鉴别写本藏经”等观点是可以认同的。  相似文献   
66.
民间信仰——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民间信仰被定位成"封建迷信"而遭受打击,没有取得合法的地位,同时学术界对此也存在偏见,对民间信仰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本文通过民间信仰概念的由来及其演变、民间信仰与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民间信仰与王朝政权的关系、解放以来民间信仰的发展实态等四个方面,阐明民间信仰其实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因此也是最重要的宗教传统,并提出民间祠庙可以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舞台.  相似文献   
67.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采取了迎合依附、争夺受众、话语渗透等多种策略,造成了佛教在传播中的有意"误读"现象,同时对儒学的传播构成竞争挑战,并弱化了儒学对文化传播话语权的控制.促成了儒学的思想重构.  相似文献   
68.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三言二拍的思想与题材,而且也影响了三言二拍的文体构成。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佛教对话本小说的产生起到了催生作用;其次,佛教文化的传播,造成了三言二拍韵散相间的叙事机制及以诗开始、以诗结束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69.
一、摩诃衍那传法背景吐蕃王朝时期的佛教,既受到印度、尼泊尔佛教影响,又受到西域和汉地唐朝佛教的影响。自从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吐蕃时,佛教就成为汉藏文化  相似文献   
70.
近代以来 ,中国传统的佛道二教的势力有所衰落。这种变化是中国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科学知识和西方宗教的传播以及“庙产兴学”风潮的冲击等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尽管这一变化是有限的、缓慢的、曲折的 ,但它毕竟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 ,是近代社会整体变迁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中国的近代化在更深层面上展开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