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52篇 |
免费 | 134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1篇 |
劳动科学 | 13篇 |
民族学 | 319篇 |
人才学 | 80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110篇 |
理论方法论 | 243篇 |
综合类 | 2932篇 |
社会学 | 391篇 |
统计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178篇 |
2014年 | 348篇 |
2013年 | 344篇 |
2012年 | 387篇 |
2011年 | 394篇 |
2010年 | 344篇 |
2009年 | 361篇 |
2008年 | 377篇 |
2007年 | 324篇 |
2006年 | 235篇 |
2005年 | 254篇 |
2004年 | 197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55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解艳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63-64
绘画构图是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在绘画作品形成过程中,构图有着与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三个角度谈不同的绘画构图体现着画家不同的审美意向、追求、个性及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02.
宛小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5):46-53
朱光潜画论残稿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了解朱光潜绘画美学思想的线索。此前他在《诗论》里曾经从诗中有画的视角说明了情趣与意象的分量;残稿无疑是试图从画中有诗的视角来分析情趣与意象的分量,可惜未完成。不过我们已经可以窥见顺此理路阐释美是情趣与意象的契合的命题。朱光潜所呈现的中西美学的相互比较、相互印证、相互阐释的方法也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03.
104.
王允琪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5):125-126
本文通过中国古典哲学《周易》中的“象”、“数”、“理”阐述了意象的审美特征,以及在形态、空间、色彩、韵律等层面上的意象性所赋予中国绘画的审美与艺术构思表现的特色,即意与象的统一说。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心物统一思想的展现,它囊括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成为中国绘画不可动摇的法则。 相似文献
105.
罗桑开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5):26-31
佛教传入吐蕃后,在历代赞普的支持下,占据了吐蕃社会的正统宗教地位,对吐蕃社会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语言文字、造像艺术、建筑风格和音乐舞蹈等方面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印度佛教思想和文化或多或少也改变了吐蕃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106.
中西方传统绘画有着不同的透视方法,中国画在其漫长的文化历史演变中形成了“散点透视”的审美观照方式,西方绘画通过自身的文化演变形成了“焦点透视”的观照方式。两种不同的透视观念来自于中西两民族不同的文化形态及审美意识。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是文人画,而文人画注重表现及创作主体情感的抒发,注重“自娱”,强调感性。西方绘画由于偏重于写实主义及对科学的崇尚,所以表达方式倾向于理性化。中西传统绘画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表现性绘画,而西方绘画是一种再现性方式。不同的透视观实际上反映出中西方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7.
曾云森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1):52-54
绘画作为一种开发幼儿智力及潜能、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关注.绘画教学中,较多的教师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指导幼儿绘画创作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时常会走入一个误区--脱离现实,过分强调幼儿绘画技巧,忽视幼儿固有的"天性"、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8.
项裕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82-90
20世纪初,梁启超在佛学研究中开始注意到佛教文体对中国小说的影响;在文学史著述中,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出于时代要求与个人兴趣,对佛教文学予以了更多关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则真正、切实地从小说艺术的角度分析了佛教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对我国小说的深远影响,此书之研究结论多有发凡起例之功。20世纪下半叶,代表着“佛教与中国小说”研究最新进展与较高水平的专著当推张中行与孙昌武二人的同名著作《佛教与中国文学》,孙氏的著作把该领域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此外,单篇论文方面则以早期的陈寅恪及季羡林等人的文章尤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9.
安冬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4-96
慈善之观念蕴含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已有数千年。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儒、释、道3教之中都有着自己的慈善观念和不同的行善方式。对于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慈善观念,我们应该推陈出新,对慈善进行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110.
仇俐萍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20(3):94-96
《猫眼》被认为是加拿大当代著名女作家阿特伍德迄今为止最具艺术成就的小说。本文就其艺术特色以及丰富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