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28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873篇
理论方法论   164篇
综合类   1785篇
社会学   93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包华 《船山学刊》2005,(3):197-199
本文认为可用佛教的空观智慧和无我理论来补充无条件积极关注,并以菩萨精神来阐发治疗师的修养要点,可以减免治疗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962.
从佛教文化的本质来讲,佛教是反观自鉴,自我修养的一门学问,是关于人们的心灵世界的文化,是祖国三大传统文化之一,在民间,它实际上有比"儒"、"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看一看我国现存的历史遗产的主体便会有这样的观感。但一般人更多的是烧香拜佛,而欲求世俗中的功利、财(升官发财)与色(希望有个好因缘),这实在是与佛的本意相悖逆了,佛的本意是觉醒,是幡然醒悟,要不依于外在而求得真正的幸福!这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一面,但作为一种恒久的文化现象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本文将从佛的含义,以及佛教的世界观、认识方法、心性及宗教隐喻、现实意义、佛教的修行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63.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和游记文学家,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堪称我国明代后期的一部百科全书。《徐霞客游记》所记旅途见闻及佛僧言行举止,对理解当时佛教的生态文化及相关习俗与制度有重要作用,据此也呈现出当时佛教生态文化的若干特点,也对它们对徐霞客生态思想及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64.
浅谈中国古代宗教中的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宗教中的生态智慧十分丰富。原始宗教中的一些崇拜形式,佛教的缘起论、众生平等理论,道教的"道法自然"、"贵生"、"三才"理论,伊斯兰教的真主创造万物理论等等,其中都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这些丰富的生态智慧虽有某些局限性,但对于今天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内涵,培养群众的生态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5.
很多学者对中古时期佛教类语料中的复音词和中土文献中的复音词做了定量-定性式的研究,得出了大量可信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加以分析比较,可发现中古时期佛教类语料的构词法与中土文献的构词法是同步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佛教类语料中单音词复音化的程度与中土文献基本保持一致;佛教类语料中复音单纯词和复合词的能产性与中土文献略有差异,但总体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佛教类语料和中土文献中都是联合式构词法的能产性高于偏正式构词法,佛教类语料中其余五类构词法的能产性与中土文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66.
傣族佛教信徒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标志,即生前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死后能往生"佛国".傣族对佛教信徒名有一个美丽的统称--"资茉勐丽伴"(极乐世界之花). 取"资茉勐丽伴"名是傣族一生所追求的理想.为了取得此名,他们用多年的积蓄来"做摆"."做摆"是通往"极乐世界"的"天梯", 每做一次"摆",都象征着更加进一步靠近"佛国",佛教信徒名也会随之升级.  相似文献   
967.
为了揭示柳宗元"统合儒释"命题的内涵,采用文献解读的路径,认为儒佛之所以可以融会、统合,其基本依据就在于佛教与"孔子同道",即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在思维方式上儒佛中道思想对把握世间万象具有相似方法论意义,在哲学内涵上儒佛心性论及反对天命的理性精神相通,在政治、经济与伦理生活中展示了对规范性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968.
弥勒信仰是我国佛教净土信仰中的重要一支,自道安法师至近代的太虚大师等人绵延不断。弥勒信仰与中国佛教中唯识宗、天台宗、律宗、禅宗等宗派都有紧密关系。弥勒信仰以持戒、修善、礼敬弥勒而往生兜率净土及与释迦、弥勒接缘等弥勒下生得度为核心。人间佛教自太虚大师提倡起就与弥勒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关注人生、入世修行和建立人间净土的人间佛教在思想的内在理路上与弥勒信仰深度相关。同时弥勒信仰也是人间佛教的一部分,弥勒“布袋和尚”的形象是人间佛教的一种象征,表达了人间佛教宽容、乐观、亲和的特点。佛教中的弥勒信仰在现实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69.
世俗化是中国佛教造像在传播和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并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唐代佛教造像在前代世俗化的基础上,以现实生活为原形,创造了大量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的雕造,集中体现了唐代佛教艺术高度中国化、世俗化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970.
试析冯从吾的佛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凤 《唐都学刊》2009,25(2):84-87
冯从吾站在理学正统立场上,围绕“道体”、“心性”等问题所展开的“儒佛之辨”,一方面彰显了儒佛根本宗旨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晚明关学学者独特的佛学观。其中暴露出的由于自身对佛教理论了解的阙略而导致对佛教思想和内在精神理解把握上的偏差,是一个应当引起注意的思想史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