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63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550篇
社会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分析了中国翻译史上不同时期不同译者在翻译佛经时对直译和意译两种译法的取舍和偏好,阐述了佛经翻译的变化和发展,并指出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两种方法将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原作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2.
佛经是东方文学的一座宝库,它对东方文化乃至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朝鲜众多的民间故事以及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与佛经有关联。朝鲜的民间故事、小说受佛经影响有些是直接通过印度接受的,但更多的是通过中国间接接受的。特别是《百喻经》,作为汉译大藏经中的百媚,被誉为东方的“伊索寓言”,对朝鲜民间故事的产生给予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英文汉译能力。文章运用丰富的典型例句,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英文汉译基础教学。  相似文献   
104.
释“方便”     
“方便”为外来词,乃梵语“伛和”的义译。又系佛经用语,并于魏晋译经时转传下来。它一旦进入汉语词汇,即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引发了不少新义。古今辞书却未将其按外来语和佛家用语对待,并有一些义项漏采,或虽有义项却无例证。  相似文献   
105.
社会科学学报论文标题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广东三家社会科学学报中的205个标题及其英译的结构类型作了对比分析,认为多数标题英译时可按字面直译,但需调整词序;少数标题则需按原题意思进行适当的增、删、改。  相似文献   
106.
张承平  万伟珊 《船山学刊》2002,(3):134-136,141
马丁·路德(MartinLuthet,1483--1546年)是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著名领袖、翻译家,他所翻译的《圣经》被誉为“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是西方翻译史上对民族语言的发展产生巨大而直接影响的第一部翻译作品。马丁·路德在翻译理论方面的观点主要有三,即:翻译必须采用民众的语言;翻译必须注重语法和意思的联系;翻译必须遵循七原则。其中,翻译的七原则指的是与翻译技巧有关的七条细则。玄奘(约600-664年),通称“三藏法师”,是中国唐代著名高僧、佛教学者和旅行家,也是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四…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古代金银变化母题,关于寻宝中动植物功能、神物作为寻宝器具的信奉,是一个外来的神秘信奉.庞杂的古代金银变化母题,离不开这一外来思路的最初启发.关于"银伥"看守金银的信奉,也当是上述掘宝民俗同一故事的别种说法,其逆向思维和补充.藏宝掘藏故事中的蛇、鼠意象,其文本渊源,在巴利文本生故事与中古汉译佛经中普遍流传的"感恩动物忘恩人"母题中,也可以找到其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08.
"重复",是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但是汉英两种语言思维和语言表达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翻译时,决不能逐字逐句的照翻过去或一味地省去不翻.所以,先从分析汉语中"重复"的特点入手,探讨其汉译英的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09.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增多,立法文本的英译越来越广泛。立法文本表现为严格的用词要求、常用复杂句,篇章程式化的特点,从立法文本的以上特点结合法律英语的文体特点,可以总结出一些立法文本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0.
《桃花源记并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前人多有研究。而有关“桃花源”这一地理位置真伪之争论,则颇为激烈。笔者经过对当时流传的几种武陵人奇遇故事的比较,认为陶渊明亦不过如当时之小说家,将这一怪异故事记载下来罢了,因此《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其中之“桃花源”这一地理位置亦不宜坐实。而《桃花源记并诗》在历来陶本中“文”、“诗”并载,这种文体特征极有可能受到佛经文体偈颂相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