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45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管理学   2011篇
劳动科学   169篇
民族学   216篇
人才学   373篇
人口学   60篇
丛书文集   4214篇
理论方法论   713篇
综合类   8435篇
社会学   980篇
统计学   307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1143篇
  2013年   932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1149篇
  2010年   1100篇
  2009年   1181篇
  2008年   1664篇
  2007年   1128篇
  2006年   870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683篇
  2003年   658篇
  2002年   583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7 毫秒
401.
"主观精神"是胡风文学思想中的理论支点,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文学"力"的概念,其内在实质都是"主观精神"的衍生物.主观精神强调创作主体的个体心理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最初形态的主体论文艺学.  相似文献   
402.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组织实施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一方面有效扩大内需、拉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提高用能产品的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403.
按照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对施工质量管理的控制与施工方法加以介绍。并对工程主体创优措施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404.
力求在社会哲学的层面上从社会秩序的生成、总体性展开以及秩序主体构成等几个视角对社会秩序存在的实践基础进行分析,以推进社会秩序问题的相关研究.指出在社会哲学的意义上,社会秩序有其存在的实践基础.实践是探寻社会秩序的存在本质的现实起点.社会秩序是在实践中生成,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体性展开.要正确地认识社会秩序的存在方式,就必须把社会秩序放到其与人的关系中去探讨,而要正确把握社会秩序与人在实践中的关系,必须首先正确地理解社会秩序的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405.
在视觉文化研究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受众及其意义生产行为的探讨无疑提供了有益的启发.首先,受众研究立足于主体的接受活动,不仅改变了接受者在视觉文化研究中长期缺席的困境,更促使主体内涵得到了全面而充实的辩证演绎.其次,受众研究从社会文化状况和技术性条件切入,打破了机械、僵化的观看格局,呈现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多元、动态的观看状况;第三,受众研究通过对真实、生动的视觉经验的询唤,突出了研究的“自反性”,从而有力地挑战了传统研究中“观念先行”的刻板模式.  相似文献   
406.
郑伟 《经营管理者》2013,(18):311-311
物资在水利工程造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加强对物资管理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对同类工程的材料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07.
一、我国审计问责制实施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1、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归属不清晰主要表现是职位分类制度不完善、不科学,行政官员的权力和责任不对等,尤其是责任主体不明确,  相似文献   
408.
比较来看,存在就是道,也就是无,是本体,其运行机制在于对立统一的两方面相互作用而变化,无借助有经变化而生成具体的事物,具体事物因包含有无两个矛盾方面而表现出主体的性质.一切的存在物的存在方式都是借助其反面而自我存在.  相似文献   
409.
汉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种,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内涵博大精深。然而,时下汉语使用混乱却随处可见:随意造字,不讲究语法,词不达意,语汇贫乏,表达混乱,书写不规范等等。第二代身份证出现语病就是一例。据《新京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韩德云建议立即改进"第二代身份证"设计版面。韩德云认为,"二代证"有4处语病。一是印有照片的一面有"公民身份"字样,而另一面则印有"居民身份证"五个大字,"公  相似文献   
410.
汉语"以上"、"以下"两个语言形式的使用,从上古汉语到现在,已经几千年。在古代汉语里,这两个语言形式的表义始终是明确的,用法一直是规范的。白话运动以后,逐渐出现混乱。改革开放以来,混乱现象越来越严重,所造成的社会危害越来越大,又成了非规范化不可的词语。面对今天"以上"和"以下"使用中的混乱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我们有必要学习自古以来的传统的规范用法,以促进理解和使用的规范化。汉语"以上"、"以下"传统的规范用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最早出现的是同名词性成分N组合成N以上和N以下结构表达范围、概数或方位。二、较晚出现的是单独使用表示指代。无论表达范围,还是表达概数或者方位,"以上"和"以下"原本都不是一个词,"上"和"下"都是趋向动词。表达范围的N以上和N以下,就是自N推而上之和自N推而下之,也就是从N往上数和从N往下数,一律包括范围的起点N在内。表达概数的N以上和N以下,就是以N为基数往上升或者往下降,也就是增加或者减少。既然增加或者减少了,而且实际的数字只能有一个,当然就不可能等于原来的基数了。所以,表达概数的N以上和N以下结构不包括所谓本数在内。表达人或者事物所处的方位的N以上和N以下,实际上就是以N为基点往上移或者往下移,既然已经移位,当然也就不可能处于原位了,也就是不包括分界点N在内了。用以上、以下或者以下、以上把具有系列性的事物或数量分割成相互对应的高低两部分,每一部分只划定范围的起点,不划定范围的止点。这是二分法最常见的分割方式,从上古汉语直到现代汉语,贯彻始终。这种分割,高低两部分的起点都相邻接而不重叠,说明两部分的起点都包括在所分割出来的小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