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84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管理学   2019篇
劳动科学   179篇
民族学   216篇
人才学   398篇
人口学   63篇
丛书文集   4216篇
理论方法论   730篇
综合类   8482篇
社会学   986篇
统计学   308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536篇
  2014年   1143篇
  2013年   932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1149篇
  2010年   1100篇
  2009年   1186篇
  2008年   1645篇
  2007年   1128篇
  2006年   875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680篇
  2003年   658篇
  2002年   583篇
  2001年   537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41.
理解是社会科学特有的一种方法;它强调自然实在与社会实在之间的本质区别。这种方法向传统的科学观所崇尚的感觉至高地位、认知必须从感觉出发、用自然科学的理想模式建构社会科学等观点提出了严重挑战。社会心理学大师米德与现象学社会学创始人舒茨都曾对理解的方法做过精辟独到的论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从理解的不同方面:理解的对象——行动、理解的内容——意义以及理解的方式——主体间性等对米德与舒茨进行一次简要的比较;也试图就此理清米德的思想是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舒茨的。  相似文献   
442.
443.
对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张一兵认为这是其十年前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性实验,尽管提出了狭义唯物主义视阚中的似自然性和物役性等理论范畴,但尚未突破"实践唯物主义"的体系框架,还存在诸多不足.周嘉昕在考察了<向度>中的狭义唯物主义概念、汤建龙分析了"基础"和"主导"两个概念、蒙木桂重新解读了似自然性概念、夏凡对物役性概念作了辨析之后,认为<向度>的理论探索意在恢复马克思科学历史观的完整视阈,具有非同寻常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今天看来,其中的一些观点尚需充实和细化,还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空间,并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444.
传统文艺创作论中包含了丰富的审美体验思想。审美体验与诗性思维有着内在关联性;它以感物为发端,但又离不开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与能力;它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其中包含了心与物的互动性、情感的丰富性、时空的超越性等美学思想。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我们文艺生活的多方位渗透,审美体验思想对当今的网络文艺创作事态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45.
“两山”理论集中体现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解放生产方式的意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划分了“生产方式本身”与“生产方式的社会使用形式”的边界,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处理人民群众的需要与不平衡发展这对范畴的相互关系。纵观人类社会制度发展史,其经历着生产方式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一发展历程最终以达到人类的需要作为转变行为的标准,“两山”理论以绿色生产方式,取消过剩生产,重置资本增殖逻辑,以市场资本与社会公平相结合、以生态促生产、以生产反哺生态,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既是当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念标准的集中体现,又是当代中国发展生态文明之路的必然选择,为我们开启了人类社会再生产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446.
“孟姜女哭长城”作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是探讨长城意象的经典个案,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从“哭之哀”“哭变国俗”到“哭夫崩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历经三次重要的演变。同时,“孟姜女”的主体形象经历了由统治阶级意志向民间转向的塑形之旅,蕴含官方思想与民间意志的双重叙事维度。家庭视角下的长城意象既笼罩着悲剧色彩,又彰显出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体意识。可以说,“孟姜女哭长城”既映射人与自然彼此互动和感应的生态文明观,又渗透有融合发展的宗教观念。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和多元发展的宗教观念一起构成“孟姜女哭长城”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47.
民事主体制度,是民法理论和立法实践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我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民事主体的立法是关乎整个民法体系的建构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自然人和法人当然和已然地成为民事主体的内核之情况下,文章对民事主体的内涵和外延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下作出新的解释,特别就经济关系和生活关系中大量存在的“非法人团体”是否应该成为“第三主体”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44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将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由此明确并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战略意义。纵观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历程,可以肯定这一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及已取得的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与基层社会治理新需求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基层社会治理技术、治理结构、治理主体等方面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社会治理新需求的满足。因此,新时代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要求,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的治理能力,以期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上下联动,进而全面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49.
国际法原则在《反分裂国家法》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反分裂国家法》,涉及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原则和禁止使用武力原则。原则上说,民族自决原则仅适用于殖民地或在外国统治下的领土范围,而不适用于国家内部的分离情形;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适用范围是有一定限制的,其中一个关键限制条件是主权国家实体之间的“国际关系”。在台海问题中,理清相关问题,对正确处理两岸关系、发挥《反分裂国家法》应有的作用和制约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0.
要把主体间性理论真正整合进实践唯物主义的体系之中,首先是要从根源处探明主体间性的实践生成问题;而要探明此问题,思维和存在的矛盾运动是实践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中可选择的一种理论视野.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在思维和存在矛盾运动的视域中,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的辩证否定,具有与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间性转向"不尽相同的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