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45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管理学   2011篇
劳动科学   169篇
民族学   216篇
人才学   373篇
人口学   60篇
丛书文集   4214篇
理论方法论   713篇
综合类   8435篇
社会学   980篇
统计学   307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1143篇
  2013年   932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1149篇
  2010年   1100篇
  2009年   1181篇
  2008年   1664篇
  2007年   1128篇
  2006年   870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683篇
  2003年   658篇
  2002年   583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在西方哲学史上,主体概念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近现代哲学即奠基于主客二分这一逻辑预设。为了消除主客二分导致的主客对立,黑格尔提出了"实体即主体"的观念。但是黑格尔的"主体"与近现代主体性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有很大的差别。从一定意义上讲,黑格尔的主体概念具有去主体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也影响到马克思主体思想的建构。  相似文献   
952.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信仰危机,学界提出了信仰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及对策.然而并没有触及其根本原因,即信仰教育的“双颈瓶”问题.观念认知瓶颈、心理疏导瓶颈是制约信仰教育效能的关键要素.只有在遵守主体间性律、心理共情律、零容忍环境净化律的基础上构建体验熏陶式方法以消解信仰教育的“双瓶颈”问题,才是提升信仰教育效能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953.
主体意识与理性精神:中国政治发展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政治文化建设有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廉洁和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培育以参与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主体意识,开发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培育以妥协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理性精神,增强中国政治发展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954.
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现实要求,促使中国农村社会必须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因为一个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是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既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主要围绕授信和受信双方以及作为监管主体的政府展开,主体结构预设较为单一,具体制度建构相对粗糙。因此,创新我国农村信用主体制度,构建新型的农村信用体系,无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955.
出版业已经进入了"策划时代",策划编辑在图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大大增强,在图书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居于出版活动的核心地位。策划编辑与撰稿者事实上形成的"思想—撰稿"模式已成为不少图书的新型运作模式。策划编辑作为决定某些出版物内容宗旨、编纂思想、结构意图的组织者,在现行的著作权法中,还未包含于著作权主体范畴之内,这将极大地束缚作品的创新性和传播。因此,我国《著作权法》相关条例也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956.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南方谈话"不仅为20年前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而且对改革开放发展之后要解决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预判,如设想要在上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又估计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20年过去了,中国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发展后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这说明邓小平同志的"设想"和估计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认真思考、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7.
对于中国地方政府改革,"执行差距"和"孤岛现象"是困扰改革者的两个主要困境。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近年大部制行政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并没有陷入上述两个困境。其原因在于政治权力的支持和改革主体的自主性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了改革的深入发展。透过剖析顺德政府持续改革这个案例,可展示今后如何改善中国改革执行效率的方向。  相似文献   
958.
赵志鸿 《东岳论丛》2012,33(7):135-13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阐释的交往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章“费尔巴哈”里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交往思想,即论及了社会交往与生产力、生产关系、货币、意识、阶级、政治法律、共产主义等方面的关系,这些关系不是孤立的,实质上都是一个整体.马克思运用现实的人的社会交往方式来分析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这种方法论和认识论范式,立足“交往”这一存在之基,实行生活化、隐性化和虚拟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态变革,树立主体间性思维,对我们今天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困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9.
市场经济要求人力资本投资者与其权益拥有者之间,不能出现错位分离,而必须是同一主体。尽管公共教育存在着政府机构的投资主体幻觉,似乎政府也可以分割和获取部分劳动力产权或限制人权,但政府支出的人力资本投资费用,最终都还是以税负的形式,全部由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劳动者阶层来支付,政府只是公共教育投资的代理者而非最终的投资买单人。公共教育投资的实质在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团体平等交易,同时也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公共物品交易。政府的首要职能是保护而不是剥夺普通公民的劳动力自主权益,主权在民和藏富于民才是和谐发展的终极旨向。发展的最大障碍只能首先来自于作为基本人权的产权制度缺陷,发展的首要路径则只能是劳动力自主产权制度的有效重构,这一发展选择对于转轨发展国家具有基础性和首要性。  相似文献   
960.
奈格里立足劳动-工人阶级和工作-资产阶级的对抗逻辑,把劳动视为单纯的主体创造能力和获得自由的现实根源,将马克思的劳动理论重构为以本源性、创构性和绝对革命为核心的激进主体理论,强调制宪力的主体化和政治的社会化,拒绝黑格尔与马克思的任何连接。阿伦特对劳动-工作的区分与奈格里完全不同,她把劳动描述成满足人类生命需求的活动和默认暴力的前政治活动,认为马克思将自由等同于劳动解放,进而明确与社会相分离的政治之自主性和制宪原则的非对抗本性。卢卡奇和奈格里一样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转向,他立足实践的社会历史范式,将劳动重塑为立足历史性、人之主体性和去目的论的历史-社会本体,恢复马克思主义中的黑格尔因素,最终割裂劳动-生产领域和政治革命。三者基于特定的理论立场,遮蔽或弱化了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