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8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95篇
管理学   1935篇
劳动科学   135篇
民族学   697篇
人才学   556篇
人口学   81篇
丛书文集   4214篇
理论方法论   722篇
综合类   9047篇
社会学   1414篇
统计学   230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43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1023篇
  2013年   895篇
  2012年   1081篇
  2011年   1280篇
  2010年   1167篇
  2009年   1250篇
  2008年   1540篇
  2007年   1087篇
  2006年   981篇
  2005年   951篇
  2004年   979篇
  2003年   967篇
  2002年   784篇
  2001年   681篇
  2000年   563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义和团皮簧》文本见于吴书荫主编《绥中吴氏藏抄本稿本戏曲丛刊》抄本影印本第25集。剧本作家不详,创作年代约为清末民国初年,背景以聂士成抗击八国联军始,描绘了上至神仙人物,下至洋行老板、市井无赖等人的生活状况,并以神话形态再现义和团众与教民的对抗故事。《义和团皮簧》将义和团青年领袖刘十九、张德成刻画成了反派角色,与之对立的则是耕读世家出身的王少泉和正人君子王振明,而海干和天灭这类和尚道士的介入,使得戏曲多了几分传奇浪漫色彩。《义和团皮簧》是一出罕见的反映义和团首领负面形象的戏曲作品,这种意识形态折射的是晚清、民国时代教民和士绅集团对待义和团的态度。《义和团皮簧》具有通俗演剧文学的素质,活泼的人物性格,幽默的人物对白,紧凑的故事情节,都是值得关注的特色。  相似文献   
962.
文章依道德意识的来源,把道德意识分为所谓内在的、社会的和超越的三种;强调先天禀赋中的道德之根是最基本的东西,它不会随民族运会的变迁而变迁,当着社会伦理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道德要求,人们就会回归具内的自有的道德之根--其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正是出于这种被孟子称其为"良知"、"良能"的依赖,作者试图论证"羞恶之心"甚至也能同"恻隐之心"一样构成他所推许的内在道德意识的先天来源.  相似文献   
963.
加强基层建设,基层班子的建设是重点。如何搞好基层班子建设,搞好班子的团结是重中之重。通过增强基层班子的团结意识,促进基层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64.
当前自然科学界掀起了一场研究意识问题的文艺复兴运动。意识范畴这一传统的哲学主题不仅没有终结,反而被推向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前沿。生物学、物理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等自然科学范式的约束与启发,使新世纪意识科学的研究重点及问题类型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意识研究的复兴体现出了重要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65.
谢作渺  冯梦杰  方涵  马胜春 《民族研究》2022,(2):21-35+138-139
民族文化多元是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典型特征,21世纪以来的人口流动,使得组织情境中面临着来自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挑战。然而,当前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各项民族工作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同一性中发挥何种作用,学界研究成果甚少,相关实证研究更为缺乏。本文以分类-细化模型(CEM)为理论架构,基于信息决策理论和社会分类理论两个视角,运用中国本土证据,从组织层面验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中的作用。分析发现:(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调节作用;(2)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通过促进多民族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及其更有效地融入组织集体观念中起作用的;(3)在民族文化多样性中实现集体价值观的内在同一性,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提升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966.
李志农  高云松 《民族研究》2022,(6):1-14+138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将共同体的形成历史纳入理论反思,从中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历史辩证关系。基于对云南迪庆在1957年建州前的区域史的考察,从历史、空间与社会三重向度分析了区域内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中蕴含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发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的差异性并没有被消解,而是始终在保持其张力的同时被共同性所超越;这一历史辩证法表明“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民族工作原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以区域视角对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突出了边疆社会作为边疆治理的一个重要主体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贯彻到边疆社会民族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相似文献   
967.
96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正确的信仰、科学的方法论、良好的素质培育及形成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方法是否能真正掌握和自觉践行,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旗帜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作用认识有偏差,存在逃课、应付现象,应重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敬畏意识,探索学校、教师、学生体系化的敬畏意识培养实践,帮助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69.
8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8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群体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大学生对于父母的感恩意识最强,其次是社会,再次是身边人。可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0.
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由于他们自身年龄、阅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法律思维方式还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应当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法律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法律实践为依托,以制裁违法违纪为手段,逐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点一线”,教师、学生、法律工作者“三教一体”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