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6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69篇 |
社会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好逑传》一书具有重要价值。但学界梳理小说史时对《好逑传》的类别归属问题却颇具争议。判别《好逑传》的类别归属,应以作品中主要题材的归类和作品的结构布局方式为判断依据。《好逑传》中的公案性与侠义性题材均有明显体现,并与才子佳人小说、英雄儿女小说有较大不同。将《好逑传》归为侠义公案小说是较为合理的一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62.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恺然,原籍湖南平江,1890年生于湖南湘
潭。1923年,他以《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开启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新纪元。1938年,他出任第
二十一集团军总办公厅主任兼安徽省政府秘书,积极抗日。1949年在长沙随程潜、陈明仁将军和平起义。后
任湖南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于1957年逝世。 相似文献
63.
陈志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53-57
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始就对其有分类研究。对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谭邦和《明清小说史》等几种代表性著作,就其中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进行比照研究,可以发现这几种分类体系各有其优点,也皆有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64.
袁良骏先生的《民国武侠小说的泛滥与〈武侠会党编〉的误评误导》一文在《齐鲁学刊》2003年第6期发表后,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作为《武侠会党编》的编者之一,本人对袁文中的某些论点表示不敢苟同,并对袁文不讲逻辑、不顾事实之处表示遗憾。 相似文献
65.
季芳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5):33-38
本文主要探讨了泰州学派的组织特点和社会功能,认为它是一个将社区和社团相结合的团体。该团体的创立者王艮本是盐丁,由于其悟解,特别由于其英雄行为,为士人和民众所认同,成为学术团体的领袖。泰州学派的侠义行为和简易的修养方法,为改良社会风俗,整合社会次序发挥了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66.
王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7-102
武侠文学的社会风俗史意义,曾被提升到维系人伦、端正民俗的高度。应从风俗史意义上,对武侠文学创作和接受过程作一统观,了解其利大于弊。武侠崇拜信奉者和武侠人物自身特定年龄段所具备的固有心态,武侠角色固有的荣誉感与表现欲,构成了武侠人物的恒久人格魅力。极有包容性和可延展性的“义”,武侠文学的“武”也非常投合人类攻击本能。至少可从七种角度来划分其叙事模式。“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都不应偏废,中古佛经翻译文学给予武侠文学以实质性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67.
从侠义复仇角度看 ,侠的精神意脉及行为风范很大一部分应在《刺客列传》中追寻。《燕子丹》、《聂政刺秦王》将复仇主题从史传中剥离 ,使其充分文学化。而侠文化与复仇意识撞击整合 ,使复仇主题流变为侠义复仇的神化、匪化、御用化与江湖伦理化。其种种衍化倾向 ,丰富了侠文化历史纵深度和侠的多重性格层面 ;作为复仇主体的侠 ,其队伍庞杂、复仇对象也扩大了 ,但他们复仇的正义性动机仍是主导的。 相似文献
68.
69.
齐鲁地域文化与《水浒传》的创作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一方面,齐鲁地域文化影响着小说的创作,另一方面,小说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成为人们对齐鲁地域文化的集体记忆,进而影响和引导着该地域的文化走向.建构《水浒传》作为地域文化驿站的传承功能,使得齐鲁地域文化不断增值,将有助于今人荡涤心灵、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70.
罗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2):16-17
窦娥、赵盼儿、谭记儿是关剧中最具抗争性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浓厚的英雄情怀、英雄气概、悲壮性和侠义精神。这种英雄情怀的产生,源于关汉卿进步的妇女观、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元代社会的世俗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