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5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国侠义精神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许多特色文化 ,例如文化与法文化。二者所表现出的义精神与法治精神 ,伴随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 ,历代相承 ,各有特点又互有影响。正确认识义精神 ,引导、规范义行为是推动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2.
中晚明是文人之日渐崛起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文人尚的数量与规模,还是文人交往中对“”精神的认同,都显示了较之以往更为集中和典型的态势。“”成为文人一种颇有影响力与认可度的品质,进入文人的精神内核。中晚明文人之的崛起,推进了明代求“真”尚“情”文学思想的演进,成为多元思想并存中重要的一极。  相似文献   
83.
《水浒传》与中国古代侠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的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诸多特点,同时又再现了的沦落,开启了“忠”的模式,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4.
秦汉游精神实质是反正统、倡私自复仇.其思潮和社会潮流,本来就是有着深远传统基础和现实原因.中国古代复仇意识同文化传统间的相互影响,相当深巨.在魏晋六朝年少慕、代人复仇的心态,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85.
刍议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中的女侠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文言武小说中的女形象一方面兼收并蓄,集前代女形象之大成;另一方面又大胆地开拓与创新,体现出超越前代的创新性,是继唐传奇系列女形象之后文学殿堂中的又一奇葩。清代文言武小说中女形象的行主题大力拓展、行手段大大丰富、女性特征真正坐实、精神内涵伦理化等特征,在武小说史上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对现当代武小说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中国侠文化属于平民文化”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化并非仅仅局限于平民文化的范畴,其中既体现出平民意识,也包含有士大夫人格理想.最初的来自于贵族阶层的士,其后的身份才变得复杂起来.身份的多样化以及人们时的接受心理方面存在的差异,促使古代文学在流传过程中逐渐产生了雅俗分化的现象,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模式.咏诗成为文人士大夫抒情言志、传达心声的一种方式;义小说成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载体,二者共同负担起承传中国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87.
文化古已有之,及至唐代风气更盛,咏诗创作也渐入高潮,这时期不仅名家辈出,而且诗篇甚繁,呈现了一派独特的风貌。咏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初盛唐时期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增强了唐诗的艺术魅力,扩充了唐诗的艺术容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8.
“儒”最初被用来指代儒士、士两类人。在宋代被用来指代具有气的文人,及至明清,这一指代新意和人格气质得到了文人的广泛关注且被官方青睐,逐渐成为了读书人理想化的人格、行为范式之一,之后又在清末民初的救亡图存运动中成为民族自强的理想化人格憧憬。与此同时,“儒”这种人格风尚也反映在叙事文学中,在小说中涌现出了一批儒形象,尤其在新派武文学的影响下,其精神内涵不断发生着演变,最终汇聚成广义、狭义两种概念。“儒”虽然最初被用来区别于“儒”,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儒”的变体使用,两者都被用来指代具有气的文人。  相似文献   
89.
在历史上曾经兴盛一时,但随着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建立、稳固社会秩序的形成,游之风渐趋衰微。到汉末建安时期,曹植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性情等因素的影响,仰慕游,形成了极浓的游精神气质。在文化渐趋衰落的时候,曹植以自己的咏诗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义精神,将实存变成了精神之,起到了振起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文章探讨第五次武电影创作浪潮中的新武电影的美学特色及其成因。新武电影把叙述故事放在次要位置,而更加注重视觉造型和营造意境。它摒弃了善恶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而采用更加灵活的叙述策略。在“”的内涵上,新武电影不再把“孝”和“义”当作客的最高伦理规范,而把客的“情”放大突出出来,作为行使动作暴力的依据。数码技术的发展是新武电影美学风格形成的物质条件,而国际国内受众对暴力的抵制和厌倦是新武电影淡化暴力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