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93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管理学   1682篇
劳动科学   150篇
民族学   938篇
人才学   272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3052篇
理论方法论   802篇
综合类   6788篇
社会学   1346篇
统计学   296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1143篇
  2013年   945篇
  2012年   1091篇
  2011年   1162篇
  2010年   1132篇
  2009年   1200篇
  2008年   1300篇
  2007年   933篇
  2006年   738篇
  2005年   610篇
  2004年   501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日贡"大会是以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为背景,以表现古今赫哲人生产生活为主题,集民族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节日.在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逐渐成为濒危文化遗产之际,"乌日贡"大会无疑承载着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实行的农业保护政策可资借鉴。必须在WTO框架下对我国农业实行保护措施 ,构造农业保障体系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政府必须采取坚硬的政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产品出口加工业发展 ,采取鼓励性政策措施扩大农产品出口 ,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范怡倩 《民族论坛》2008,(11):30-30
<正>一、侗族大歌瑰宝面临泛化侵权危机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人视唱歌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需求,侗族歌唱历史源远流长。清代光绪年间《凝秀庵记》中,有一段记载:"前者唱於而随者唱喁,连袂而歌,於蔫喁如众乐,皆作八旨备,举合材中,无一非鸣者焉,彼天地间亦何尝有寂境耶。"旧《三江县志》里有这样的记载:"侗族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音佳者唱反音,众声低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侗乡人人会唱歌,事事可唱歌。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面临着相当严重的问题,《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对民族传统知识的保护都不充分,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为此,我国应根据民族传统知识的特征,制定和完善保护民族传统知识的国内法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在保护目的、权利主体和客体、内容、期限、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进而有力地保护与促进民族传统知识的正常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制度框架下,着力探讨了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两种新模式即商标权保护模式和专利权保护模式,并结合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特点从理论上对这两种保护模式进行了粗浅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指导原则。同世界上的其他客观事物一样,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事项都有自身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一种民族文化事项产生之后到底能够存在多长时间,取决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民族文化事项传承者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保护活动,如果不符合文化发展规律,不符合民族文化传承者自身的愿望,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是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提出要继续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投入、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这方面的工作国家一直很重视,但第一次以少数民族事业规划的内容确定下来,相信会有一个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思敏 《民族论坛》2006,(11):56-57
黑犀牛亦称“非洲犀”,体重约1.5吨,鼻端有双角,喜食嫩叶,性情粗野,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是一种珍稀保护动物。随着亚洲和中东对犀牛骨的需求,在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短短20年里,非洲大陆上96%的黑犀牛遭到了猎杀。生在南非开普敦的杰罗姆是当地一位富裕的皮货商,也是一个出色的猎手。他家里堆放有许多记录着他传奇狩猎经历的猛兽头骨,他也常常为此感到自豪。然而2005年10月的一次经历,对他来说,至今心有余悸——那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死亡之旅。激烈交锋后同落难2005年10月的一天,杰罗姆到南非北部的希拉姆丛林地带去狩猎。那天早晨,薄雾刚刚消…  相似文献   
9.
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杨振之 《民族研究》2006,24(2):39-46
针对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问题,文章借用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马康纳"前台、后台"理论,提出了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前台、帷幕、后台"模式,希望通过这一新模式合理地解决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以美国印第安人文化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等为案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诗经·魏风·园有桃》云:"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其实,民间歌谣不仅仅只是民众情感宣泄的窗口,同时,它也是民间思想、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通过民间歌谣,我们可以察民心、知得失、明兴替。从这种意义上说,民间歌谣与国家的盛衰、社会的治乱、文明的进退等重大问题是紧密相关的。民间歌谣成为社会发展的镜子,因而保护与传承民间歌谣既是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也是社会正轨而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