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7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143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40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338篇
理论方法论   203篇
综合类   2470篇
社会学   208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51.
尹禹文 《理论界》2022,(5):65-71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经历了三次法治目标的飞跃。“法律信仰—法治信仰—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演进理路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过程中从现代国家建构到普遍法治建设再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进程中国家经验积累和政治认同的结果。法律信仰体现了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规范的核心地位,法治信仰从价值维度、目标维度和实践维度三方面对法律信仰实现了超越,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文化传统和文化自觉的历史逻辑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实践逻辑来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和未来期待。  相似文献   
152.
信仰的一般本质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种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历来的宗教信仰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与信仰的统一 ,是信仰活动和现实生活的统一 ,其动力效应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一致。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机制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基础 ,是当前我党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一项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3.
陈涌清 《中国学术》2000,(4):335-338
佛教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外系资源,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于南北朝大放异彩,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此后中国民众的思想世界。因而,探讨此时期的佛教也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逐渐认识到,社会中的思想存在着不同层面,以此时期的佛教而言,  相似文献   
154.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51-256
江西广昌"孟戏"是一部有500年传承历史的祭祀形式的地方戏曲,该戏以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为题材,融合三元将军蒙恬、王翦、白起于战乱之中拯救逃难母子为民赐福的神话传说,以"戏神"的角色出现。每年正月进行一次"圣演",举行全村祭祀神灵的大型巡游及请神送神等一套仪式活动,将三元将军供为神灵,进行英雄崇拜。演出之前村民还要敬神祈福,期盼来年万事顺意。孟戏是以对三元将军的英雄崇拜、并在此民间礼俗背景下而长期存在的一种与民间宗教信仰相互依存的宗族戏,其宗教信仰与家庭教育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也是该区域民众民俗文化生活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5.
人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各阶段所形成的人的本质属性。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以价值的形式存在于人类要以及对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6.
社会主义高校姓"社"的根本准则,对新时期下高校高层次知识分子信仰教育的培养机制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有关高校高层次知识分子,即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信仰教育同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兼容互渗,逐渐成为高校研究生信仰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担当。  相似文献   
15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认真考虑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法治化进程,民族法治化的进程决定于不同地区民族法律信仰的培育和生成程度,所以在理论上研究民族法律信仰与民族法治化及其二者关系,就成为法学理论不能回避的命题.民族法律信仰是民族地区各民族依据自身的经济、文化、宗教、习惯等渐次形成的以当代中国法治核心思想为基础的关于法律的观念意识心理的综合理性,是推进民族法治化的依据和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58.
那是一个匍匐在地上的人,手掌上绑着木块,膝盖上包着皮垫,用五体投地的方式叩拜着心中的圣殿。当他抬起头的一瞬间,我看见了一张被艳阳炙烤得红得发黑且干燥的脸,一双燃烧着渴望的眼睛。他站起,跪下,倾身前扑,匍匐叩首,用整个身体丈量着青藏公路的沥青路面,丈量着一个朝圣者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我不知他已经“走”了多久,也不知他还要在四周荒芜的草原和沙漠中“走”多久?只是从走他身边的女人推着的独轮车上,那些随便搁置着的熏黑的铁锅和破旧的棉被上,可以看到厚厚的风尘。据说,这样的朝圣者是从下定决心踏上朝圣之路起就把家也一并背着上…  相似文献   
159.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发生了三种类型的嬗变,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其结果是使民族文化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发生嬗变后的民族文化不同于和谐民族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嬗变,可以说是一个被动的适应过程;构建和谐民族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主动的追求过程,它以发生嬗变的民族文化为基础,积极倡导民族和谐的价值取向,为构建和谐民族以及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0.
主持人的话(张金岭):宋代理学研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关于宋代理学的内涵、价值、意义及其是非功过皆可做大文章。在当今"国学热"的情势下,我们加强对宋代理学的研究是自然之事。正如西哲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对宋代理学的当代研究和考量,都是源自关于中国文化自身命运的深层思考,探寻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以及发扬光大的可能性,也即何者当存?何者当废?何者又要发扬光大?何者需要加以扬弃?而今全球化的潮流大浪淘沙,民族性的东西能否经受住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世界格局中守住自我的根基并"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地更新发展,是中国人需要破解的根本课题,也是关涉中华民族文化存在价值的大问题。在此思考中,重估宋代理学就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实,今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都与宋代理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宋代理学的许多东西已经内化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集体潜意识,可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学术界、思想界不可不深思之,时常检讨之。这里刊出的四篇论文就是围绕宋代理学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以及传统的现代转型进行的深入讨论。因此,站在中国现代化的立场上,抱着返本开新的态度,对宋代理学价值进行重估,是有意义的。固然,我们并不奢望解决所有问题,而是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期望以此促进宋代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