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7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247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344篇
人才学   50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793篇
理论方法论   288篇
综合类   3314篇
社会学   282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31.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断章取义"的意义生成机制的合法性予以简要维护。一、依据哲学阐释学理论",前理解"的存在是阐释者不可逃避的宿命所在,因"而此非诗人之情,而引诗者之情也"也即"断章取义"式理解应当是合法的。二、从语义学角度来讲",断章取义""之取"的主要诉求乃为当下的交流效果,只要能够达到此一目的,即"有断章取义而理可通者"那么我们就应当说它是合法的。三、从互文性角度来审视",断之于彼,而无损于此"此一命题已经表明对于《诗》的断章取义其意义生成也应当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32.
一、“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所谓“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组织系统各级管理者、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组织的生活的长期营运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继承和不断更新的共同信念,对外具有个性的学校整体价值理念、思想信仰、管理哲学、学校目标、历史传统、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管理制度、师生员工心态,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当代文化思潮和高校管理方式的交叉,是学校产生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根源,是高校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核心,是高校整体素质和美好形象的体现,是打造高校知名品牌。构成和谐管理模式以及赢得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的灵魂。“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至少有三个优点:  相似文献   
33.
美国民族理论考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钱皓 《世界民族》2003,(2):10-16
美国的民族理论包括“盎格鲁遵从”理论、“熔炉”理论及“文化多元”理论等。对于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日渐复杂的美国族裔集团之间的关系及族裔集团在美国的认同与同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4.
皮尔斯的“心灵趋向一致说”在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虽然从整体上说 ,“心灵趋向一致说”是错误的 ,但皮尔斯在论述这一观点中所体现的某些思想 ,如他认为事实是导致研究者趋向一致结论的观点 ,是接近唯物主义的 ,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5.
借助于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和加塔里的“生成”概念 ,着重探索爱尔兰小说家和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主观追求 ,认为他借助于“反”小说的创作形式和写作过程来传递自己的哲学理念 ,即对所谓虚空的“真实”的追求 ,在写作中 ,作者及其创作的人物生成了不可感知的状态  相似文献   
36.
道教的诞生,与汉代方士信仰有着直接联系。在汉代,方士是最活跃的宗教信仰传播者,但是,关于其信仰的民间性质,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明晰的描述。从主流社会的排斥、传播的民间色彩看,方士信仰具有民间性质。因其民间性质,方士获得了与主流信仰发生对抗的信仰;因有民间传播组织的存在,方士获得了与主流社会对抗的实体。对抗性的存在,使方士信仰获得了宗教品质的升华,促进了新的宗教产生;同时,也为我们的辨析提供了理论意义,即汉代民间宗教发展的形态和道教产生的必然性,并因此可提出这样的设想:在方士大规模出现的秦汉之际就有了道教的雏形。  相似文献   
37.
“物感说”是中国文论史上关于文艺的本源论和生成论。《淮南子》和《乐记》分别从道、儒两家不同的思想体系立论,对其都作了具体的论述,两家有相同的观点也有相异的看法,对后世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法律信仰的建立是世界各国法学界探讨的热门问题,也是我国解决目前执法、司法不公的必由之路。与建立法治社会的要求相比,我国社会在价值理性的建构方面存在着很大不足,从而在根本上制约着国民法律信仰的建立。重建价值理性需要汲取本土资源,实现社会主体、法律制度、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9.
教育信仰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起着精神引领和行动准则的功用。教育信仰的养成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二是确立积极的教育情感;三是形成坚强的教育意志。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教师教育信仰就会逐渐养成。  相似文献   
40.
社会公众的法律信仰对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而中国社会缺乏普遍信仰法律的传统。社会公众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中传统因素的作用固然很大,但是,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同时。法律移植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其精神实质和内涵的传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