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634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788篇
理论方法论   165篇
综合类   1317篇
社会学   175篇
统计学   6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以1996~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团队冲突在管理学研究中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等可视化科学工具绘制了团队冲突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和战略坐标图,系统分析了团队冲突管理研究内容的内在关联与发展脉络,并绘制了团队冲突管理研究的热点趋势主线框架。研究结果发现:团队内部冲突、信任、绩效、战略性决策是团队冲突管理研究的热点。在未来的研究中,探究不同类型冲突间的转化过程及边界条件是明晰团队冲突结构及作用机制的突破口;结合其他冲突类型及团队生命周期各阶段展开对团队冲突与绩效影响关系的讨论是对团队冲突影响结果的有益探索;辨识高层管理团队成员间的信任障碍问题、虚拟团队中的快速信任机制是信任与冲突关系研究的重点议题;探究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组合运用的作用机理是找到冲突解决方案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32.
守法观念不仅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体现了人们对法律权威和伦理秩序的认知和态度。探讨守法观念在户籍与警察信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凸显中国城乡居民权威信任的法治属性,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人的警察信任研究。当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从守法观念的角度对中国城乡居民的警察信任进行研究。基于CGSS2017数据,通过建立城乡户籍、守法观念和警察信任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首先,城市居民的程序正义信任和分配正义信任高于农村居民;其次,城市居民的守法意识比农村居民强,较强的守法意识促进警察信任;最后,从警察信任的不同维度来看,守法观念在城乡户籍与程序正义信任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守法观念对户籍与分配正义信任的中介效应小于程序正义信任,守法观念对中国居民有效性信任的促进作用没有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33.
回溯传统士绅精英在国家基层治理中的功能及其分流、异化到势微的过程,有助于理解今日乡村精英嵌入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传统中国的国家权威从文化意义和意识形态方面对民间社会进行整合,而地方体制通过对民间社会的直接管辖发挥着实际影响而确立权威,两种权威在整个社会的政治运行中处于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这其中,士绅阶层作为重要的变量承担着诸多治理责任,政权对地方民众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的公信力。晚清在内忧外患中采用了捐官、保举等权宜之计,这些举措迅速分化了士绅精英,最终导致其在20世纪初的国家政权建设运动下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34.
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具有深远影响。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社会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的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越好;这种促进作用在法律环境相对不完善的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信任还有效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质量,并显著改善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效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了积极影响,并能弥补诸如法律环境等的不足来提升社会责任绩效。因此,监管部门在不断完善法律环境的同时,也应关注地区社会信任等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  相似文献   
35.
基于“目标群体回应行动评价政策及执行有效性”的思路,利用汾渭平原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以农户的清洁取暖采纳行动来评估“双替代”政策及环境规制执行效能。鉴于清洁取暖双重政策目标,将农户清洁取暖采纳分为采纳决策和采纳效果两个阶段。采用Heckman模型,从约束型规制和激励型规制两个维度分析不同环境规制手段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约束型规制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效果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激励型规制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决策和采纳效果均有正向影响。控制内生性的IV Heckman模型和PSM反事实估计结果支持了上述研究结论。运用同时克服环境规制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差问题的IV Heckman模型,从中央政府信任和地方政府信任两个层级拓展研究不同政府信任在环境规制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央政府信任在约束型规制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中发挥增强性调节作用,地方政府在约束型规制和激励型规制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中均发挥增强性调节作用。最后,提出环境规制政策执行应兼顾农户资本禀赋差异、提升地方政府信任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6.
接续阶层分化的研究路径,从农民互惠博弈内生视角出发,构建"人际信任-熟人社会"的分析框架,以揭示熟人社会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研究认为,小农经济的生产形态与农耕文明时期低社会生产力水平以致农民长期面临生存威胁之间的张力,催生了广布于乡村社会的互惠网络,农民人际信任的自我增强与经济互助及道德声誉制度的自我实施相互作用,生成并维系传统熟人社会及其发展。市场性的输入以经济分化和农民离村为着力点打破了这一继替格局。农民摆脱生存威胁后,其互惠付出意愿降低,进而影响博弈双方的行为选择。当信任的自我削弱使农民的制度化信念发生质变时,熟人社会逐步解体趋势难以逆转。流动性社会中,基于连接性社会网络建立新型农村社区,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7.
《决策导刊》2005,(1):21-21
“快出政绩、多出政绩”,这是不少领导干部的工作思路。客观地说,领导干部希望尽快地干出成绩,以赢得信任和支持.这是好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顾实际情况,违背客观规律,一门心思谋求快出政绩,却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38.
39.
消费者品牌信任机制建立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信危机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而营销领域关于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建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还很匮乏。笔者在访谈和文献基础上,将相关领域的机制性研究与前因性研究两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消费者品牌信任建立的三种机制(经验机制、计算机制和转移机制),并探查出能够反映每种机制的五个变量(感知质量、顾客满意、感知风险、经济价值和品牌声誉)。通过在化妆品行业收集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经验机制和计算机制对建立品牌信任起作用,其中经验机制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0.
中国企业渠道联盟关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道联盟被认为是渠道关系中最高、最好的形式。学术界对渠道联盟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承诺、信任、沟通与合作等方面。本文实证研究了影响中国企业渠道联盟关系的若干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特别是探讨了私人关系和行政因素等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