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634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788篇
理论方法论   166篇
综合类   1322篇
社会学   175篇
统计学   6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诚然,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遵循这一规律,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是题中应有之义,而政府作为"守夜人"这只"看得见的手"也不可袖手旁观,只有"双手"互动,弥补市场失灵,防范和化解风险,才能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82.
吴志雄  骆祥添 《人才瞭望》2016,(24):208-209
人际信任是Rotter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大学阶段是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合作精神、共处意识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笔者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情况的调查,了解其人际信任的现状,并探讨影响的相关因素,旨在帮助他们了解人际信任的情况,进而提高他们的人际信任水平,也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3.
<正>领导信任,即领导的可信任度。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更多的领导隐私被暴露出来,领导身上的神秘色彩逐渐褪去。另外,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不断被公之于众。再加上领导的职权受到越来越全面的制约,领导的掌控力和"能耐"也在变小。这直接导致领导越来越不受社会、公众和下属信任,领导信任指数不断下降。人们从过去的对领导深信不疑发展到现在的对领导无所不疑,这对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领导信任体系建设迫在眉睫。造成领导信任困境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84.
国家干预历来都存在于经济生活领域中,历史发展到今天,国家干预已有了新的含义,本文试图从其内涵和外延上对其基本含义作一全面的探讨,内容包括国家干预的原则、形式等。此外,国家干预是否具有正当性、客观必然性也是必须弄清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方面展开论证,同时通过分析我国的具体国情论证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的客观必然性。通过以上论证,得出国家干预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运用法律对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  相似文献   
85.
企业为了生存而以裁员的方式压缩成本,是应对金融危机不得已的选择,但同时也是透支信用、透支未来的危险手段。被裁掉的员工将永久失去对企业的忠诚,未被裁掉的员工会人人自危,对组织的不信任程度日渐加重。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遭到破坏,员工的心里账户开始失衡,企业内部的消极怠工和道德逆向选择严重,企业面临比外部危机更为严重的内部危机。因此,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分析企业的裁员行为,对化解因裁员而引发的冲突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6.
大学生人际信任是研究大学校园内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大学生进行良好人际交往的重要前提.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时期向成年早期过渡的阶段,获得自我同一性和亲密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信任关系对大学生来说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的分析,同时辅以对人际信任概念的梳理,从而提出了增强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7.
从政府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的建构逻辑,是研究中国政治的一个视角。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实现了对抽象政治文化——政治信任分析的操作化。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政治由封闭走向开放,随之信任环境的变化也体现为从高度信任到低度信任,从个人信任到制度信任。中国政治信任建构的逻辑是政治不信任而非政治信任,即应以政治不信任作为当代中国政治信任制度建构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88.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7-31
公共信任是否具有道德价值,能否作为一种美德?这是信任研究中持续争论的问题。一般而言,公共信任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幸福,建立在利他主义基础之上,并受同理心和善意的影响,应当成为个体的行动原则。公共信任也是个体充分意识到信任风险时所作出的理性选择,并能有效激发可信性。公共信任更是超越常识、经验及风俗习惯,建立在对人性乐观主义态度基础之上的坚定信念,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有的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89.
正男人认为值得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很多,并不仅仅只有感情一个方面。所以,男人比较容易把感情问题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也没那么多的时间来思考感情问题。男人找新欢很多时候也是因为面子问题,表面上好像找到了新女友,但实际上感情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一种自欺欺人而已。既然能把自己都骗了,自然也就能把周围的人也骗过去。失恋容易让女人不自信,或不相信爱情,一般女人都会把爱情想得很长久,所以失去就觉得失去信任,还不如独守空窗,但时间长了又焦虑。其实那大可不必,只要爱就要尝试信任,  相似文献   
90.
林湘艳 《社区》2009,(16):54-55
“我很想跟她沟通,可她却总是说没有什么好沟通的。”“我们当初那么相爱,现在却像陌生人一样。…他为什么不能多爱我一点呢?”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那些在围城里的男女说着这样的抱怨话。如今,夫妻之间不和谐的关系开始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危机的导火线。请看以下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