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78篇
  免费   1463篇
  国内免费   553篇
管理学   25111篇
劳动科学   1348篇
民族学   1975篇
人才学   3368篇
人口学   1168篇
丛书文集   18350篇
理论方法论   4430篇
综合类   40380篇
社会学   9276篇
统计学   4988篇
  2024年   435篇
  2023年   1395篇
  2022年   966篇
  2021年   1479篇
  2020年   1290篇
  2019年   1640篇
  2018年   569篇
  2017年   1179篇
  2016年   1709篇
  2015年   2885篇
  2014年   8044篇
  2013年   7014篇
  2012年   7961篇
  2011年   8936篇
  2010年   7583篇
  2009年   8510篇
  2008年   9647篇
  2007年   6848篇
  2006年   5904篇
  2005年   5102篇
  2004年   4120篇
  2003年   4464篇
  2002年   4082篇
  2001年   3276篇
  2000年   2399篇
  1999年   923篇
  1998年   565篇
  1997年   437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随着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结合笔者的研究成果来看,"互联网+"时代有效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围绕档案资源的使用管理需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使用计算机系统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分类、整理、利用及研究,以促进宝贵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鉴于此,本文就"互联网+"时代档案信息化建设体系展开详细研究,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供广大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52.
砥砺奋进的新时代,给高校图书馆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从而对其资源、信息质量需求、新技术平台、经费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与时代精神相契合,适应时代精神的发展,本文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及建议。对高校图书馆如何改进资源建设新型模式,大数据时代完善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其精神建设作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3.
54.
各地陆续开展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试点,既体现了土地指标配置的市场化突破,也因中央政府的风险防控需求、指标交易的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地方政府权力的越位及缺位,而面临市场化程度不足和机制扭曲的困境。应当明确指标交易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并警惕盲目扩大市场化引发指标交易制度异化的风险,以坚守底线与风险防范为前提,将指标交易定性为土地开发权转移的本土形态,统筹推进指标交易与"三块地"改革,重构指标交易市场化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5.
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点,办学宗旨,办学特点多样性,不同的职业技术学院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之适应。这些教学特点就要求了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必须辅助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如何建设低成本,且影响大的图书馆资源是高职学院必须考虑的因素。针对这些经验,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6.
57.
<正>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理念、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社会的管理理念已不再是纯粹的制度和流程,而逐渐让位于人际关系和沟通艺术,更注重与部属的关系和团队建设。正如亨利·明茨伯格所说:"组织需要培育,需要照顾关爱,需要持续稳定的  相似文献   
58.
大学生由于学习兴趣的降低和对大学学习效益的怀疑,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学习倦怠,对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准确解读及从资源上要"通"、方法上要"变"、制度上要"严"、情感上要"化"有针对性的提出举措,将有效减弱或消除大学生学习倦怠,将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9.
中国提出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既满足了我国在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为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升级以及全方位互联互通提供了重大机遇。然而在总体持欢迎态度的同时,周边国家对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的意图和行动仍存在负面认知和情绪,这对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构成了挑战。导致负面态度的关键因素是战略怀疑。因此,我们急需以信任建设为目标,通过澄清意图、创新模式和强化了解等方法,贯彻互利共赢的指导原则,减少和消除相关方的疑虑,以有效推动"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0.
把分散的多民族打造成一个整体的国家民族建设,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普遍倾向,中国也不例外。中华民族建设实际上也就是"多元一体"建设,一方面要包容文化和族体的多样性,一方面又要认同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实现国家层面的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从文化认同上表现出来。中华文化认同包括三个层面:各民族的自我认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和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基于政治、经济和地域等因素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除了讲文化认同之外,还要讲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既包括国家认同,也包括利益认同与命运认同。自觉认识和发挥中国民族建设的优势,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努力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民族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