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28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15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33篇
社会学   118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高志天 《老年世界》2006,(22):22-23
不少骗子利用老年人诚实、善良,防范意识差和少数老年人贪财、迷信的心理,或三五成群或单独作案,采取各种事先策划、演练好的诈骗术,频频诈骗老年人钱财。受害人少则被骗几百元、数千元,多则数万元,甚至是一生的积蓄,给许多老年人造成极大的伤害。下面,揭密几则媒体新近报道的专门诈骗老年人的新伎俩,希望能对老年朋友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2.
《社区》2003,(15):60-61
离婚后两年,儿子上大学去了,家中一下子人去楼空,一直忙忙碌碌的她感到了一个人的寂寞。周围没有合适的人选,她把目光投向了婚介这种据说选择面更广的择偶途径。但一年多来,意中人未能被“介绍”来,她却深切地感受到了婚介之“黑”给人带来的痛。在北京“2003年3·15消费者维权勇敢者奖”评选活动中,她因勇揭婚介黑幕而以高票数入选。  相似文献   
103.
提单诈骗及其刑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单在便利国际贸易的同时,也可以成为诈骗的工具。伪造、变造提单,使用失效的提单,冒充提单收货人提货,无提单骗取货物等行为都是利用提单所为。据此,在刑法中应增设提单诈骗罪对这些行为进行处罚。对利用提单实施诈骗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提单诈骗罪:伪造、变造提单并使用的;使用失效的提单的;冒充提单收货人提货的;无提单骗取货物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提单在国际贸易中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4.
欺诈与诈骗是两个有着本质区别的概念,欺诈等于欺骗加非法占有目的之外的不法意图,而诈骗等于欺骗加非法占有目的。欺诈与诈骗不可能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5.
黄少焕  林伟黎 《社区》2003,(16):57-57
被少数媒体捧为“中国第一月嫂”的刘洁,真面目终于浮出水面。刘洁以所谓“打造天才儿童”为幌子收取高额费用,一年上门服务12次收费高达1万元,并推销价格不菲的进口奶粉及儿童保健品从中牟取暴利。许多人交了巨额服务费后,孩子们并没有得到她所承诺的家教服务。其实,刘洁培养“天才儿童”的“绝招”就是大肆鼓吹的所谓“圆头理论”,即“圆着头、趴着睡、竖着抱、学游泳、练体操、喝凉水”。但这一套明显违背科学的理论却能大行其道,许多家长千里迢迢赶到北京,不惜花费巨资请刘洁辅导自己的孩子。缘由何在?媒体的吹捧固然难辞其咎,但家长望…  相似文献   
106.
徐炯权  刘红 《老年人》2004,(4):16-18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的是老年人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以洞察世事、明辨是非而堪为人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令人困惑不解的是老年人却也常常上当受骗,遭受着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打击。据国家民政部调查,“老年人被骗”目前已成为仅次于“老年人被偷窃”的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107.
何涛 《老年人》2005,(10):14-15
随意拨个电话,喊一声“爸妈”,钱就哗哗而来,这样的事在湖南澧县接二连三地发生了。2005年4月24日,澧县澧阳镇新河居委会的邹大娘和老伴正在吃早餐,突然电话铃声大作。她拿起听筒,习惯性地“喂”了一声,就听到有人喊“妈”。她以为是在外县工作的儿子打来的,忙问有啥事。“我和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对一个真实案件——广西拣到银行储蓄卡破密码取款案进行了罪与非罪的分析,认为对该案被告人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诈骗罪、盗窃罪都很牵强,应当依据刑法谦抑原则和人本精神,在被告人同意返还所取钱款的情况下,宣告无罪,只承担返还不当得利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9.
“诉讼诈骗”的刑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实务部门对于"诉讼诈骗"的定性存在严重分歧,理论界对此同样也是众说纷纭."诉讼诈骗"并非无法定罪.其诈骗对象不是所谓的被害人,而是人民法院,并不存在所谓的间接诈骗,而只有直接诈骗.间接诈骗说混淆了财产的最终来源对象与财产的直接取得对象的区别.在财产流转的过程中,人民法院扮演了重要的、独立的角色.没有必要单独设立诉讼诈骗罪.只有积极的伪造证据、虚构、捏造事实,无中生有,故意使他人陷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通过骗取人民法院的胜诉判决而取得财产的行为,才是诉讼诈骗.  相似文献   
110.
刘田  张玉姬 《决策探索》2010,(13):32-32
“每个月我的信用卡账单里都会附加一叠分期付款产品宣传单,但我基本上看都不看,总觉得其中会有一些小猫腻。”蔡小姐是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在她看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且分期付款实质上更像一种消费贷款,提前享受了产品,但也付出了高额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