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28篇
丛书文集   507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1925篇
社会学   1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41.
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学,都要学史。治修辞学者自不能例外,不能割断历史。如果只懂得今天欧美的修辞学,著书、讲学“言必称欧美”,而对自己祖国昨天和前天的修辞学的“面目漆黑一团”,或者:‘一概无兴趣”,这样,所写的、所讲的只能是“生吞活剥”的欧美理论,很难切合汉语今天的实际。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挖掘、整理中国古代优秀的修辞学文化遗产,借鉴外国先进的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2.
与一般的模糊语言用法相比,数字的模糊用法颇为微妙,更为复杂,需要从文化范畴,从语用角度来分析,理解,解释。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由于历史沿袭,某些数字被赋予了特定的、或是吉祥的、或是禁忌的意义,可以追溯到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者宗教信仰;二、数字含义由具体意义演变为泛指意义,已经失去精确地数量含义;三、文学作品中倏格用以达到修辞效果。分析了数字模糊用法的文化因素,追溯其沿袭过程,并分析其具体用法和效果,以达到正确地理解和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43.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同时还是一种文化传输与移植。翻译是一种对应与配合的艺术,语义对应和修辞对应是风格对应的前提和基础,风格对应是语义对应和修辞对应的目的和归宿。在翻译活动中通过三者的对应和有机配合达到与原文的动态等值。  相似文献   
144.
对"修辞"之"辞"的本义,至今没有一致的看法.证之以《周易》原文,《说文解字段注》及其它典籍,《说文》中之"辞"应为"说也";《易·乾·文言》中"修辞"之"辞"应是"文辞"、"言说"之义.  相似文献   
145.
中国20世纪中期以来关于语言结构的理论研究,在语言部门划分中,"语音、词汇、语法"是必须的,"语义、文字、语用(修辞)"是可以选择的.研究语言功能的音位学得到重视和推广.在切分单位中,对仅仅作为视觉形式的"字"和形式结合内容的"词"的区分越来越明确,词意识和词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句子语法结构的形式和内容的描写与解释越来越细致、深刻.对语言结构在使用中的动态观察和分析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146.
"并提"与"互文"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两种修辞手法."并提"可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互文"可使语意含蕴丰富,避免重复.  相似文献   
147.
"X比N还N"句式是一种具有突出修辞功效的语法变异,经常出现在口语和文艺作品中.这种格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借代等,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48.
陈马癸《文则》考察修辞现象的方法至今仍有意义。着眼于汉语修辞学史 ,从“假之以渔”,而不是“假之以鱼”的角度 ,可发现《文则》中蕴含着素朴的辩证综合法、直观分析法、有限演绎法 ,实在难能可贵 ,值得今人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49.
排比是《史记》中广泛而成功运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其数量之巨、种类之多、技巧之高都是"史"无前例的,它无疑对司马公"雄深雅健"文章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它也为《史记》散文艺术、修辞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为我们探究司马公激情文字的底蕴提供了许多生动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0.
white elephant的表层意义明白易懂,而隐含其中的文化涵义却难以从词的表象中揣摩出来;“white elephant=白象”这种“对等”而有时却大相径庭的语言现象在英汉交际中非常普遍,极易造成交际障碍与失误。词语的文化涵义渗透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语言现象。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文化学习也不能脱离语言实际。据此,本文拟从词语、习语、修辞、句子等四个层面对英汉词语的文化涵义予以比较与分析,以揭示英汉词语的文化差异、追溯其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