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25篇
丛书文集   509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1907篇
社会学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指类句可加以改造而获得特定修辞效果,"全都……,只有……"这一句式就是一例。此类修辞效果是通过"全都……"增强语句的语义信息到极致获得反衬,继而通过"只有……"突显例外现象实现的。指类句是对一类事物属性的隐性全称量化,同时又容忍例外现象。对指类句的元语用分析表明,在元语用层次,理解指类句的认知机制、指类句理解的心理逻辑和语言使用的会话修辞逻辑使得这种改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2.
徐一超  陆扬 《求是学刊》2014,(2):120-127
晚清政论多疾病修辞,"新时期"初期文论泛滥伤痕修辞,二者的差异透露出中国现代性体验的两种心态类型。有机增生性的内在疾病具有全局性、弥漫性;匮缺性的外受创伤则带有局部性特征,关联外来异质力量楔入以后分隔出的二元对立格局,极具"宣示价值"。吊诡的是,晚清知识分子的"疾病情结"在西方列强外部入侵下产生,"文革创伤"则起因于一个统一政权内部的变乱:"词"与"物"在此发生"错位"。"病"、"伤"修辞在历史语境中分别反映出"忧思-自省"与"控诉-自清"两种相异心态。这种心态转型与意识形态主流及其对立斗争思维的深度影响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63.
伊格尔顿是反"本质"论者,他把对"文学"的命名看做是各种现实关系相互纠葛所形成的某项事件。伊格尔顿从对语言的分析出发,将其与现实的话语相连,引入本雅明的"寓言"概念,企图从中找出从语言通往现实秩序的入口,而修辞理论则是伊格尔顿语言关系现实化工作的深入。修辞强调对话性与公共性,这正是现代性建立以来逐步失去的东西,而批评的意义就在于重新唤醒修辞的力量,让个体与其生存的现实秩序变得更具互动性。  相似文献   
64.
张崇国 《科学咨询》2010,(14):60-60
一、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1)学习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和短句的形式来表现声音的语言艺术。(2)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了解改革开放给高原人民带来的生机和喜悦。2、教学方法过程目标:让学生体会朗诵法、点评法、感恩法对学习散文的重要。  相似文献   
65.
多学科交融已成国际修辞学,包括中国修辞学在内的重要发展趋势。如何在多学科交融之中发展中国的修辞学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修辞学研究的基点问题和拓宽与拓深问题尤其重要。就修辞学研究的基点而言,应以语言、语言运用为立足点,以表达为立足点。就修辞学研究的拓宽与拓深而言,应着力研究修辞行为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6.
在信息化时代,汉语的发展面临种种危机,“欧化”汉语便是其中之一。讨论“欧化”汉语的定义及种种孝因,区分了“善性欧化”与“恶性欧化”之差异,同时以小说《陈大毛偷了一支笔》为例,分析了“欧化”汉语在待定文本中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67.
当今世界,新闻已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的高频率、需求的日常化、覆盖的全方位、表述的多样性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流动形式,新闻话语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修辞学家的关注.本文试对新闻话语的修辞策略以及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8.
在英汉语中,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个词素、音节、词汇、短语甚或句子,却能使行文达到极好的修辞效果,这种语言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分别冠之以repetition和“复叠”的修辞格名称。从语言分析的各个层面对两种语言中的这种重叠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概括总结了其构成方式的异同及其运用所产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9.
移就作为一种修辞格,一直是修辞学和语言学领域被关注的研究对象。基于徐盛桓先生有关话语生成的“自主一依存分析框架”,移就辞格的生成机制为:移就源于说话人的意向性;修饰语的移动和重新就位是在意向性主导下,在相邻/相似关系作用下从自主成分到依存成分的推衍过程,知觉的理解性和恒常性是推衍过程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0.
骈文历来被文学家批评为"因辞害意""形式主义"的文体。但是,任何一种文体的出现,都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而且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文体功能。骈文也不例外。在文献整理中,我们发现,骈文具有良好的论说功能,而骈文的构成要素:对偶、辞藻、声律、典故,是帮助其实现论说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