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9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82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在宋代诗歌创作中,由于欧阳修等人的倡导,宋诗一反唐末五代秾丽绮靡的积习,崇尚自然平淡的风格.在宋代诗学理论中,诗味学说也相应地发展起来,这是中国诗学自身逻辑发展的产物.在印度文学理论中有味论诗学.在中国文学理论中亦存在丰富的诗味理论.宋诗的平淡风格和宋代的诗味学说是一种客观存在,本文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2.
治颈椎病方     
田螺,属蚌类.生长在水田及湖泊.形状呈圆形,壳上有纹理.肉味甘、性大寒、无毒,壳味甘、性平、无毒. 胃痛田螺壳若干,用新瓦片焙干,研为细末,每次服15克,红糖水送服.  相似文献   
73.
婆罗多、新护、波伽等人的梵语诗学味论与西方诗学相关理论,存在很多可以比较探索的地方,如情由论和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味论普遍化与康德的非功利论、新护的潜印象原理与荣格的原型理论、波伽的艳情味和弗洛伊德的原欲说,等等.这说明,在中西诗学比较之外,引入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的新维度,将会使中国比较诗学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74.
【正】苏尘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是7年前的中学开学典礼。她就坐在校长左边的第四个位子上,不偏不倚,正对着他的视线。那一年,她刚从师范毕业,来到这所偏僻的北方小城的中学任教。苏尘,是她的第一届学生。她从温润的南方来,皮肤有着北方女孩少有的象牙白的颜色,她的衣服和头发上永远都有着一股淡淡的青草味道,她讲话的声音轻轻的,有着南...  相似文献   
75.
以“味”论诗是中国诗味论的核心,作为一种论诗方式,本文认为它的形成与中国文化的独特底蕴有深刻渊源。本文旨在从中国文化独具的思维习惯、原初审美意和艺术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味”成为一种论诗方式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76.
“韵”、“势”、“味”、“趣”是汉语口语的四个审美范畴,它们涉及到了汉语口语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作为诉诸于人的感性形式的口语,其形式上的美肯定是占主要的,因而从口语审美的静态和微观表现上,取“韵”范畴作为代表;从口语审美的动态和宏观表现上,取“势”范畴作为代表.“韵”的基础上构成了更加富有整体性和节奏感的“势”;从口语审美的内涵上,取“味”范畴作为代表,“势”是“味”的决定因素之一;在汉语口语的内外结合上,用“趣”范畴来表达汉语口语与其他口语的区别.这四个范畴相互联系、共同依存,组成了认识汉语口语美学现象的网络上的纽结.  相似文献   
77.
桐城诗派在清代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史上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其诗论别出机杼,取精用宏,详赡而简易,典雅而精凿,颇多创获,独具特色,对清诗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对桐城诗派的“神”论,从神的审美意义、神似、感兴、神与味几方面进行考察,加深对桐城诗派的了解,揭示这一诗论对古典诗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8.
邓玉萍 《理论界》2007,(4):186-187
女作家池莉将鲜活的时代生活之流十分自然地注入到她的作品中,并在有意无意之间调整了以往的叙事方式,不经意中便触到了主人公隐秘的内心深处、精神层面。女性意识及艺术个性渐趋成熟、明朗。  相似文献   
79.
清代文论对"味"的阐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诗论中对"味"的阐说;二是词论中对"味"的阐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或对"味"作为文学审美之本予以标举,或对"味"的审美特征与要求进行探讨,或对"味"的创造与生成予以考察.清代文论对"味"的阐说,为我们更好地把握"味"这一审美范畴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80.
二宫尊德受到时人的尊敬乃时世使然,得到后人的关注乃其思想和作为所致,其思维活动与思想成果、人生实践和心路历程,内化了社会历史条件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特殊历史时期的利益关系和普通民众的价值追求.二宫尊德的神道观与价值观是社会转型时期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民族文化与先进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思想的交流和比较关系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