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4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5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98篇 |
人才学 | 35篇 |
人口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738篇 |
理论方法论 | 130篇 |
综合类 | 1653篇 |
社会学 | 95篇 |
统计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143篇 |
2014年 | 249篇 |
2013年 | 155篇 |
2012年 | 226篇 |
2011年 | 191篇 |
2010年 | 184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44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第一次接触这本《心路》,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晚饭开始前,朋友拿出这本书,认真的看。等他招呼来客时,我随手翻了一下,刚好翻到一则小短文:学习不少,但领悟不深;会议不少,但效果不大;讲话不少,但自己不写;要求不少,但落实不了……当时觉得很有趣,暗暗佩服作者语言的锐利,把机关作风里的机关看透了。再翻看了几页,类似的好文章还真的不 相似文献
22.
侯俊芝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9-140
明成祖尊崇儒教,组织编纂<孟子集注大全>取代了<孟子节文>的地位.<孟子节文>对"民本"、"仁政"思想内容的删节,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是其被废止的根本动因.孙芝等人的冒死直谏,促成了<孟子节文>的废止,成为明代孟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3.
美国新的金融监管法案针对金融危机提出了应对金融机构"太大不能倒"的解决方案.尽管有人认为"太大不能倒"并不是反垄断问题,但在银行业的反垄断法适用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银行机构的"太大不能倒".面对"太大不能倒"各国反垄断执法的变化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反垄断执法也起到一定借鉴作用.针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对银行业的反垄断执法应是结构规制与行为规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24.
吐鲁番出土的蒙元时期回鹘文借贷契约,在格式上与唐宋时期汉文契约既有类似,也有若干不同处;保人的出现频率很高,正式的借贷契约都仰赖于保人的参加,并多用家庭成员充当保人;重视证人的参与,每件借贷契约都有证人;书契人一般由交易双方特别聘请,也有债权人或债务人充当书契人的情形;借贷利息率,有的按月计算,有的按年计算;实物借贷多是"秋初时节"返还;利率高低不等,最高的月息高达50%;违契不偿的处罚条款,只存在于有息借贷中,且有这种约定的只占一小部分;违契不偿的处罚,是按"民间惯例"加息偿还。 相似文献
25.
26.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思维角度 ,归纳并分析了英语中的否定形式与肯定意义互为“倒逆”的现象 ,即英语里的否定形式有时表示汉语的肯定意义 ;同时还说明了这种结构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27.
28.
前贤曾指出《说文》籀文与殷商文字有相似之处,惟过往对籀文与殷商文字关系作考察的研究甚少。此文对照了《说文》籀文与殷商文字的字形,统计两者相同的字数,从而考察它们的关系。通过字形比勘,可知《说文》中有不少籀文字形与殷商文字相合。但与此同时,文章亦指出殷商文字与《说文》籀文仍有若干差异,商代的文字系统尚未发展至籀文的程度。从时序上看,籀文应与西周金文一样,是继承殷商文字的构形逐步发展而来的。广义言之,殷商文字可视为籀文的源头。 相似文献
29.
城乡差别--基于转移支付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993年以来我国含转移支付影响和不含转移支付影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进行比较分析,笔者发现作为收入再分配重要手段的转移支付没有缩小我国的城乡差别,相反却加剧了城乡不平等的趋势.所以我国急需完善收入再分配制度,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30.
诗歌的形式创造过程("成文")乃是对语言意义表达力量不断提升("尽意")的过程,本文就在"文"之"未形-有形-无形"的纵向发展进程,及相应的在横向上对诗之"意"不断提升中,来揭示"意象"、"声情"、"神韵"等三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未形-有形"是诗之声文、形文的"成文"过程,"未成文"的"直言"所不能表达之"意"(言不尽意),"已成文"的具有审美创造性的"声情"、"意象"形式则可以使其得以充分的表达;"有形-无形"乃是"文"之发展的第二阶段,"文"由"美"而至于"神",声文、形文的形式有限性被超越,诗之"意"得到了第二次提升而臻于"意无穷"的最高境界--这是"神韵"范畴论所揭示的.在诗歌"成文"过程中,汉语能释放出巨大的形式创造力量与意义表达力量,并且这两种力量在高度交融中还不断地超越着自身的有限性--这就是以"文"为元范畴的形式范畴系统,所昭示出的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整体上所固有的内在逻辑性,对此加以系统深入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