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749篇
劳动科学   33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430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1149篇
社会学   142篇
统计学   34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通过对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特点及表现形式的分析 ,说明建立健全我国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的必要性及预警体系、指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2.
按照英美法系的合同理论,合同违约包括实际违约和期前违约两种形态。期前违约的本质在于期前违约方侵害了对方的期待利益,对此合同相对方有权获得法律救济。我国《合同法》在继承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同时也引进了期前违约制度,但对期前违约制度的规定却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与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协调上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合同法》做出适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993.
债券是信用的具体形态,债券风险度就是信用的可信度,对固定收益债券利率风险程度测度,也就是对信用的测度,这对人们信用预期有着重要影响。从数学角度研究迈考莱久期、修正久期、凸度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隐含期权的具体形态债券信用风险测度新模型,对金融业的开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当违约方从违约中获得的利益大于他向非违约方做出履行的期待利益时 ,法律是否还有必要强制违约方实际履行 ?本文通过探询效率违约的理论渊源 ,分析其存在的实践意义 ,并对效率违约理念与我国违约责任的司法实践如何衔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5.
LFC模型、Wang两因素模型和Christofides模型是风险定价框架下的三个典型巨灾债券定价模型。通过对这三个典型巨灾债券定价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后,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巨灾债券定价过程中,可以在过去交易的加权平均的风险厌恶水平ρ值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利用Christofides模型得到一个大致的价格范围。  相似文献   
996.
新合同法实施后,实际履行在合同履行中的价值需要重新定位。笔者试图从制度 比较分析和法经济学分析的角度对实际履行的价值功能提出一些看法,并对我国合同法 的相关规定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7.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预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经济预警的基本原理,对目前鲜有研究的区域经济差异预警的方法论做了尝试性的探讨,并据此对新疆目前的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警情状态进行了判定,对未来的警情进行了预报,最后提出了警戒状态下的政策调控方略。  相似文献   
998.
关于推进我国巨灾债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巨灾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巨灾风险的潜在压力巨大,推进巨灾债券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具体操作环境下,开展巨灾债券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市场、技术、法律监管、税收等。因此,"营造环境、建立指数体系、做好发行试点、稳步推进",是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及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如何在我国金融业加快开放的大背景下预防银行系统性风险.首先结合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对引起银行危机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系统设计了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并且借鉴国际惯例、国际金融法规和一些专家意见确定了各项指标的安全区间;在此基础上,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银行安全状况进行适时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