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495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110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韩慈 《兰州学刊》2012,(5):181-185
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是在他发起的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最终形成的。"人权"和"科学"两面大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也构成了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的主线;"主权在民"的"惟民主义"是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的核心;为人民谋幸福之宪政国家是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2.
康长乐 《理论界》2022,(10):49-56
从叔本华开始,非理性地探索世界的方式逐步显现在哲学家的思考中。叔本华从与黑格尔相反的路径来解读康德,通过对康德的批判构建了自己的意志哲学。意志是构成世界的本原这一思想,贯穿了叔本华思想的始终。叔本华从意志哲学的角度,发掘出了“恶”的本质内容:人作为意志最完美客体化的呈现因其在痛苦中的挣扎而使“恶”发生,从而表现出“非义”“利己”等特征,“恶”存在于人的欲求和冲动中并且以循环的方式不断呈现。唯独通过悟知性格使人达到艺术(音乐)的层面,人才能得以暂时摆脱表象规律的束缚。同时,在对叔本华哲学“恶”的剖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正义、强制等范畴的思考。  相似文献   
93.
在现代汉语中,构式"亏你VP"被用来传递反预期信息,按照"VP"的不同可把构式分为判定、结果、能愿、陈述、非动作性五种类型,不同类别构式"亏你VP"传递赞赏或讥讽的反预期义的情况不同,副词"真"与构式连用起到加强反预期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偏义复词"是一个语言学名词,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古今偏义复词是继承发展的,两者有相同点,但又存在偏指义语素定位、对语境的依赖程度、语素的凝固性、语用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可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
"败绩"本义为"毁坏绩麻",后产生隐喻义"毁坏功绩""事情的毁坏、失利"和"战争的失败"义;随着当时社会对战争环境与战争结果的普遍关注,"败绩"其中之一的隐喻义"战争的失败"上升为字面义,而在同时,"败绩"也固化为一个词。从"败绩"的词汇化历程看,隐喻义向字面义转化的关键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典型环境中图形的一种张显和普遍认可,是人们适应其特定时代或特定需求的一种主动选择。隐喻义的字面化是词汇化的一个条件。  相似文献   
96.
虚义动词发挥的根本性作用不外乎两点:一是济造句之穷;二是提供一种更适合语用需要的表达方式.英汉虚义动词各具特点,在使用范围、表意特点,以及内外部结合规律等方面体现出诸多差异.虚义动词为我们提供一个由汉语看世界语言、由世界语言看汉语的理想之窗.  相似文献   
97.
释“僅”     
刘环 《百色学院学报》2010,23(2):99-101
"值"在中古曾"多、馀、颇、甚之意",但在宋朝之后此义逐渐消失,"僅"仍表"少"义.文章从声符表意入手,系联同源词,探索其词源义,得出其声符"堇"是两个古字形讹变的殊途同归,僅的词源义为"少".  相似文献   
98.
《炎黄世界》2011,(6):66-66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上网检索到解读这首诗的“最佳答案”:……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这可能是教科书里的标准答案,但就字面义上说是错的。其实,第一句说“寻芳”,找寻山野间早开的野花。草木发芽、野花自放,是春天到来的最早消息,  相似文献   
99.
王念孙、王引之是我国传统小学的集大成者,在校勘古书、疏解词义的过程中,父子二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集中阐释了“形音义互求”的训诂思想和治学方法.其中,“综合形义,辨识音读”是“因声求义”的相反施行,是它的转换或变通,但在“破读通假、重审字音”,“订正讹字、注明字音”,“区别字形、澄清字音”,以及“辨别词义,区分多音”的过程中,父子二人的语言文字系统观同样得到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通过对西昆体和义山体部分同题咏史诗的比较,指出西昆体诗人对李商隐诗学观念的承继与变化,改变传统论家以为西昆全宗义山而得其末节的偏见,估定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其在宋代诗歌自立进程中的作为转折枢纽的关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