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2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5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36篇
社会学   17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51.
本文论述健美操和韵律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开展健美操、韵律操体育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2.
杜玉蓉 《理论界》2007,(5):256-257
为了探讨高校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了以教师理论讲授与技术指导相结合,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的教学实验方案,进行教学实践。该教学方案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编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效果。健美操教学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的实践与创编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53.
中国古代小说长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人物形体的某些部位,这种符号化的描写久历流变仍保持着相对稳定性."物喻"意象的选择既具有包囊宇宙天象地貌的开放性,又有暗示某种力征或美质的定向性.其中,男性躯体描写的动物化倾向与女性仪容描写的植物化以及食物化倾向,是"英雄壮貌"与"美女柔形"等传统文化渗透的必然结果.归根结底,中国古代小说这种人体描写的"物喻"特征来自原始性的"隐喻"思维.这种隐喻思维化育成后世的"观物取象"意识,对"物喻"式写人传统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54.
《古代汉字的研究》一书的上编中对商代文字中的金文、毛笔文字作了较多论述,而甲骨文涉及不多。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商代文字种类比率则正好与此相反。当今,与保存下来的数量浩大的甲骨文相比,毛笔文字留存下来的却为数不多。我认为这种状况容易让甲骨研究者产生  相似文献   
855.
通过对教育部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新纲要的主要精神,根据高校公共健美操课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统计法等,对健美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探讨,旨在为促进高校公共健美操课教学改革,提高高校公共健美操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6.
建设高校健美操思政课程以及健美操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发现当前健美操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健美操思政课程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完善健美操课程思政的建设。  相似文献   
857.
周璐瑶 《公关世界》2023,(2):142-144
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政融入健美操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健美操教学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挖掘其中元素与健美操教学相结合,优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评价体系、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达到育人、育才的目的,并使学生能够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58.
为了清理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传承演变的历史轨迹,必须对同一个单字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构形系统中的形体进行历时认同。对汉字单字进行历时认同,应该兼顾形体传承和职能这两个原则而以形体传承原则为中心。根据形体传承原则进行历时认同的方法,可以总结出四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59.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对凉山州25所中学在体育经费、师资队伍、体操场地器材以及健美操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体育课中体操教学不能按大纲内容完成。为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根据中学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从美育教育角度出发;为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因此,建议在中学体育课体操教学中增设健美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