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结合最近对城市高中生偶像崇拜状况的调查结果,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总结,认为当前我国城市高中生的偶像崇拜体现出了普遍化、多元化、相对的时代性和独立性等四个基本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尝试提出了家庭、学校及社会层面上的相应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22.
朱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3):34-38
蜀地自古移民频繁,其民问信仰既有一以贯之的蜀地本土传统,又有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移民所带来的移民文化痕迹。因而,蜀地民间偶像崇拜经历了大的历史变迁,其民间祭祀对象纷繁驳杂。这些民间偶像崇拜是构成蜀地风俗民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3.
当今社会,各种偶像剧和娱乐综艺节目盛行,使得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呈现出现代这些特征,如何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行有效的引导,这些正是本文所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给青春期的孩子一个自我的空间,教师和家长应当理解和尊重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在尊重的前提下适当引导,不要逼孩子,更不要把那些“粉丝”们逼上绝路。 相似文献
25.
媒介批评视角下大众媒介的偶像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晓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3):167-169
媒介时代偶像崇拜现象的意义和作用已颠覆传统.偶像崇拜的错位与大众媒介的利益追求和娱乐至上的社会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媒介批评的视角下,大众媒介应对偶像现象中自己的责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6.
《现代交际》2019,(14)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了自己崇拜的偶像。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现状、偶像崇拜与孤独感和社会适应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来自甘肃、湖南、四川等地的大学生关于偶像崇拜的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如下结论,首先,相较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偶像的非理性崇拜水平更高。且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偶像的类别上具有显著差异。其次,相较于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对于偶像的非理性崇拜水平更高,孤独感水平也更高。其次,相较于非理性崇拜的大学生而言,理性崇拜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更高。再次,非理性偶像崇拜水平与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社会适应与孤独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最后,社会适应在偶像崇拜和孤独感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7.
石林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5):116-120
当大众不惜改变日常生活节奏来收看重大体育赛事的电视直播时,这种直播就体现出某种仪式性。它符合媒介事件的语境,涵盖了电视体育直播的即时性、观众的参与感和内容的共享性。电视体育直播仪式性产生的原因与体育本身的仪式感、宗教色彩有关,更与观众的偶像崇拜、平等性体验以及电视的功能优势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8.
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心理学解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在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心理学各个流派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解读了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心理机制,希望由此可使教育工作者能探索出更有效、完善的大学生偶像崇拜教育的疏导措施。 相似文献
29.
30.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心理学问题 ,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具有正面和负面双向性特点 ,但在现实中负向效应很大。我们要引导青少年走出比较单纯、幼稚的偶像崇拜的误区 ,消除并抑制它的负面影响 ,通过科学的诱导使其转化为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