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对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 《职业时空》2008,4(9):74-74
随着现代通讯设备和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体育运动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使社会大众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体育信息,崇拜体育明星的队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其中构成体育明星崇拜队伍的中坚力量是青少年。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对不同地区的2710名大中学生就偶像崇拜现象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在偶像的崇拜中,99%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  相似文献   
52.
为了探讨青少年偶像崇拜卷入的类型分布及基本特征,通过整群抽样,从苏州、南通等地抽取639名大学生和中学生,采用偶像崇拜量表(Celebrity Attitude Scale,CAS)进行调查.经快速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划分为低卷入型、交际型、移情性、妄想型四种具有合理性,非理性崇拜者比例较高,其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初中生、学业成绩班级平均水平之下和对偶像非常喜欢阶段的青少年易卷入非理性崇拜;偶像崇拜既有情感满足的积极一面,也有非理性的沉溺一面,对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偶像崇拜者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3.
青少年喜好青春偶像并希望与之建立浪漫关系。女性崇拜群体与idol(偶像)在新媒体环境下被不断演绎、虚构、幻想、形塑成情人、母子、家人、朋友等多种社会关系的结构。这既是女性青年偶像崇拜的过渡性投射想象,也是其不断强化过渡性客体的自我期望。本研究选取人气组合TFBOYS的崇拜群体为研究样本,以线上观察和线下互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女性崇拜群体在新媒介使用中如何进行偶像崇拜,如何在网络互动中实现青春偶像崇拜的投射想象。  相似文献   
54.
在资本操纵与互联网技术赋能的共同作用下,“饭圈”乱象已从单纯的偶像崇拜异化为偶像吸金的本质,波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饭圈”乱象的突出表现为策略造神化、导向扭曲化、行为极端化,其本质是资本逻辑下操控粉丝的利益关系,对青少年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造成消极影响。因此,要使“饭圈”由“乱象”误导转向“文化”引导,亟须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入手,引导青少年塑造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即加强各个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提升青少年人生定位的价值认知;注重家庭成员的心灵沟通,提升青少年正向健康的价值认同;加强“饭圈”乱象的社会治理,提升青少年理性追星的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55.
核心价值、信仰与青春偶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心价值作为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是一个民族信仰的主导思想和精神力量。可以说,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物质满足后精神生活如何充实?这是现代人遇到的哲学问题。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转型之今天,生活意义和人生信仰再次成为社会和青年人所关注的成长问题。本文就核心价值、人生信仰、青春偶像等问题进行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56.
从纪昀和王国维对"意境"的使用来看,意境源于诗人的眼前实景.诗人用语言符号将眼前的"难状之景"再现出来,读者由此想象出具有景深效果的视觉景观.意境对应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描写,景是其摹仿对象,"阔远"和"如画"是其美学特征.诗人运用的透视描写是文学意境生成的形式基础,相反,议论和叙述等语言表达方式达不到这种效果.意境可分为"视错觉"式、"门窗借景"式和"平面重叠"式三种类型.意境和"不隔"诗要显"等诗歌理论的核心均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中原战乱催生了中国山水诗,南方"如画"的山水景观是意境生成的现实基础.中国现代学者对艺术品形式的轻视和对"形似"的恐惧导致了意境的泛化,虽然这能使读者远离偶像崇拜,但同时也使后者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直观体验.现代读者没有必要在意义的问题上纠缠不休,体验到在语言中栖居的乐趣就是审美活动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近三十年来关于偶像研究的105篇论文进行回顾,发现偶像的研究吸引来自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关注,经验研究占三分之一,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主题有偶像的变迁,偶像与榜样的异同,偶像的类型,偶像崇拜的内容和原因,偶像崇拜的年龄、性别、代际、地域差异,偶像的作用和功能,偶像的传播与建构等.  相似文献   
58.
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现象,偶像崇拜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当偶像被物化为引导消费的符码,具有消费功能的偶像颠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标杆和精神象征的偶像,则会导致物欲得以支配人性,人类心灵缺乏人文精神的观照,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潮。因此,应做好对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教育及引导。  相似文献   
59.
基于类社会互动和偶像崇拜的视角,对企业家微博的信息质量与粉丝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微博信息的准确性、适当性和可读性均对粉丝与企业家之间的类社会互动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它们对粉丝品牌态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信息的准确性、适当性对粉丝品牌态度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而信息的可读性对粉丝的品牌态度有直接正向影响;偶像崇拜在微博信息的可读性与类社会互动以及可读性与品牌态度之间均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0.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中国文化本身已呈现多元化趋势,偶像崇拜也出现了多元性。从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入手,结合中北大学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调查结果,阐述了大学生偶像崇拜的一些消极影响。如何消除这些消极影响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引导,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