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傩,是中国古代一种原始的文化现象,《辞海》里说:它是一种用于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或神鬼的仪式舞蹈,并把它归类为:“祭祀舞蹈”或“面具舞蹈”(因它的特点是戴面具表演)。据考,这种古老的祭祀舞蹈,源于原始社会对图腾的崇拜,大约在商周时期就有表现.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最早的形态只是一种为了驱疫逐鬼的祭祀仪式;后来祭祀者或因兴奋,或为娱神,  相似文献   
52.
<正>1982年的暮春时节,文学大师沈从文以80高龄重返离别多年的故乡湘西。凤凰,春日午后,黄家大屋。一群民间艺人素面端坐,清唱《孟姜女》、《庞氏三春》、《搬先锋》三出傩戏,随着年逾五旬的女艺人刘玉珍声情并茂、悠  相似文献   
53.
傩仪向傩戏的变迁过程是人、鬼、神关系变迁的具体体现。巫风在官方的消失与傩仪在官方的制度化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而傩仪演变为傩戏则与傩仪普泛化为鬼祀同时进行。在此过程中,神的力量弱化了,而鬼的力量则相对增强,人们对鬼的态度也由威吓、驱逐变成了礼让与请求,鬼被神化,人则被鬼化。傩仪中神鬼人力量的消长,实际上正反映了社会的等级秩序与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54.
江西遗存的傩神信仰及其仪式是汉族族群记忆的一种具体化形态:无论是江西傩仪的功能、结构,还是傩神信仰的观念体系,都表征了古傩祭仪式传承至今的汉族族群文化基因。江西傩戏蕴含的汉族族群文化是汉族文化大传统于江西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投射,体现了汉族族群文化在江西民间文化上的传承和融合。  相似文献   
55.
56.
傩是我国古代先民驱鬼逐疫的原始宗教活动,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的云南,因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宗教、民俗的影响,以傩歌、傩舞、傩戏为主的原始文化在现代高度发达的文化环境中,作为一种特殊文化表现形态得到完好保存。本文试就云南傩戏的起源、特征及文化功能作粗略论述,以探求人类最初的精神文化成果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贵州傩文化主要表现在傩戏的演出中。贵州的傩戏主要是一种酬神戏,它的演出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神性空间。在贵州,普遍存在的傩戏一般而言有三种类型:一是威宁的原始傩戏撮泰吉;二是铜仁地区以土家族为主的傩堂戏;三是安顺市以屯堡人为主的军傩地戏。每一种傩戏所建立的神性空间性质不同,并且与其傩戏的性质相吻合。在这些神性空间实现时,一般都依赖的是一系列的仪式来实现从世俗空间向神性空间的转换。由于傩戏的种类不同,其仪式与神性空间的关系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8.
傩戏是距今七千年至九千年间,在我国长江流域产生的一种地域文化。傩戏又名“咚咚”,也称跳戏,因模拟牛步形态得名,表演者戴神鬼面具,手持师刀、牛角、蛇杖、木鱼等道具,傩戏综合了演仪、对白、舞蹈等艺术,有钵、包锣、傩呐、鼓四种乐器节奏,它一般只在农历七月“牛元”和春节元宵的“上元”两个节气时间才集体表演。演出形式灵活多样,有整场模拟歌舞,也有整场对白,还有人神对唱道白,精怪山鬼逗趣和打斗的场面,终场都是以驱邪降妖化财化宝为目的,以得到精神和心理的满足而结束。傩戏是中华文明之源,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与众不同的…  相似文献   
59.
2000年10月,金氏吹打乐首次在国外亮相,在英国首都伦敦参加了文化交流演出。2005年10月,金氏吹打乐再次走向世界,在荷兰皇家剧院演出傩戏、打溜子、咚咚奎。2007年1月,金氏吹打乐团接到国际音乐大师谭盾先生打来的电话,通知乐团做好准备,时机成熟去美国演出。  相似文献   
60.
后汉王逸《楚词章句》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沅陵处于楚国之南,位于沅湘之间,其之俗所好“祀”就是流传数千年、至今仍然兴盛的巫傩祭祀。“傩”(nuo),在汉字中又写作“难”:它是“苦难”、“灾难”的“难”(nan),又是“难产”、“难事”的“难”(nan)。傩是中国远古人类为了消除灾难、危难,祈求平安、丰产而“发明”的一种巫术祭祀仪式。傩戏就产生在这种巫术仪式之中。祭祀土地神的傩戏,几乎各地都有,有的地方叫《搬土地》,有的地方叫《出土地》,而沅陵叫《三妈土地》。“三妈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