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4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送穷文》是韩愈发牢骚的“游戏”之作,具有自嘲的笔调、戏剧性的对白、诙谐的风格。《送穷文》基于唐代民间“送穷”仪式加以衍发、创作。晦日送穷,是在上古驱、祀灶神的影响之下,于中古时期产生的一种民俗活动。韩文的辩证法思想,与民间以鬼神亦善亦恶之心态。在精神上相通,它反过来给民间“送穷”活动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2.
从发生学和原生质的角度来分析,作为原始舞蹈形态之一的舞与武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从古籍记载和民间遗存的舞形态中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83.
方相氏是礼中的主角,其主要职责是"驱疫"。但汉以后,方相氏的绝对主导地位逐渐被弱化。方相氏职责和地位的变化,表明一直高高在上的方相氏已开始走向民间,自周以来仪的礼制规范已渐渐被打破,驱本来的内涵已发生改变。随着仪逐渐由严肃的国家礼制向娱人化、世俗化方向发展,与戏剧越走越近,并最终促成了戏的诞生。  相似文献   
84.
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民间宗教仪式,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性质的原始文化。江西南丰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其舞姿动作粗犷、古朴有致,以面具为特殊化妆手段,融合了民俗、宗教、雕塑、彩绘、舞蹈等多方面内容,是艺术工作者研究古舞的活化石。江西南丰县因出色的舞艺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85.
和面具艺术一向被认为是中国先民们原始思维和风俗历经几千年发展的结果,但是在这种发展之中,中国古代发达的文献记载实际上为文化的发展多次提供中断后再生的可能。现存文化也更多来自于历代官僚文人通过文献记载对古代仪的猜想与恢复,而非简单的原始巫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87.
贵州各地民间坛班常受人之请,举行各种祭仪式,于是坛班中流传着各种关于最高神灵母的传说.这些传说大致可分为"洪水--兄妹婚型"和"放牛娃供人头型",前一类型又常与伏羲女娲神话相交叉.仪式中常有各种戏剧目的表演.祭仪式对民间文学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莆仙地区“大神尪”舞活态遗存在时空流变下,其“驱逐”原形被遮蔽,逐步变型为将驱恶纳吉、禳灾祈福作为主要诉求,以舞等传统歌舞仪式为主轴的祭祀巡游活动。在莆仙“大神尪”舞祭祀活动中,鲜明体现莆仙先民对驱鬼逐疫的追求、对加强联防的公共管理诉求、对无病无灾的祈求,其中亦蕴含莆仙传统社会中个人、族群及仪式之间的素朴哲思构建。  相似文献   
89.
青海民俗与巫傩文化考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青海民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视点切入,开宗明义的提出:“青海民间民俗活动中存在文化”。作者通过几次田野考察,目睹了民俗活动中巫文化奇观,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探讨了在民俗文化中的特殊价值,使人们对青海文化有一个初步、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0.
本文描述闽、台文化之两种事象 :之游戏与舞 ,并论述 :之游戏和舞也是庄严的驱鬼仪式 ,其营造和渲染热闹气氛的手段与所营造和渲染的热闹气氛 ,亦是出于驱的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