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682篇 |
免费 | 535篇 |
国内免费 | 18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149篇 |
劳动科学 | 1397篇 |
民族学 | 936篇 |
人才学 | 554篇 |
人口学 | 120篇 |
丛书文集 | 5687篇 |
教育普及 | 1篇 |
理论方法论 | 1303篇 |
综合类 | 11032篇 |
社会学 | 1743篇 |
统计学 | 4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387篇 |
2022年 | 462篇 |
2021年 | 552篇 |
2020年 | 535篇 |
2019年 | 474篇 |
2018年 | 233篇 |
2017年 | 429篇 |
2016年 | 492篇 |
2015年 | 824篇 |
2014年 | 1723篇 |
2013年 | 1362篇 |
2012年 | 1588篇 |
2011年 | 1820篇 |
2010年 | 1714篇 |
2009年 | 1702篇 |
2008年 | 2635篇 |
2007年 | 1781篇 |
2006年 | 1347篇 |
2005年 | 1247篇 |
2004年 | 1081篇 |
2003年 | 861篇 |
2002年 | 853篇 |
2001年 | 723篇 |
2000年 | 533篇 |
1999年 | 279篇 |
1998年 | 157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143.
蒙锦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6):100-111
“伴礼”指同村民众之间互相陪伴送礼的习俗,也指陪伴者所赠送的礼物。当一个家庭面临婚丧大事时,将获赠来自其姻亲家庭所召集的“伴礼”。布依族“伴礼”习俗具有注重粮食意象、礼物份额固定和女性作为实践主体等特征。“伴礼”交换以人作为中介,打破了二元赠受的关系结构,将更多的实践主体纳入交换体系中,使得交换关系和回报义务呈现出更为多元和复杂的样态。“伴礼”交换将村际之间的民众联结为有机团结的整体,建构和维系着错综复杂的“泛亲属”社会关系网络,在理念上形成“人人都是亲戚”的社会结构。既影响着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交流实践,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之内涵的集体认同与世代追求。 相似文献
144.
145.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依托企业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而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在于,通过地方政府的主导以及针对企业开展的经济、情感、社会和政治动员,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形成了经济、组织、社会互动等层面的新的关联关系,这种关联不仅使得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建立了相对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还再构了地方政府、企业与贫困户的关系。通过关联的制造,贫困户被嵌入多类型的产业链条,而企业则通过利益分享促进了贫困户的脱贫。制造关联对扶贫工作的促进能够展现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充分展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功能,但该模式下承担脱贫帮带责任的企业也面临多重困境。因此,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振兴需要关联关系的健康持续发展,而非单向性的利益传递。 相似文献
146.
现阶段,作为注意力经济驱动下的一种媒介社会"新景观",移动直播样态的演进发展与社会系统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息息相关.从最初的电视直播、网络直播,到今天的移动直播,可以说,媒介形态每一次演进的背后,都关系着媒介传播效果、评价方式、组织架构的相应变革,以及对用户行为结构、交往连接、教育学习方式的牵动性影响.作为价值变现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7.
李海鑫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66-74
诉的客观预备合并系不可并存且具有先后顺位之请求的合并。我国未确立客观预备合并之诉制度,但实践中该种诉讼被广泛适用。法官错解主备位请求相斥性原理,悖离处分权主义,错用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理论审理案件,对当事人权益造成侵害。审视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历史演进历程,相斥性原理历经了“肯定—否定”的变迁过程。我国对相斥性原理不宜一概否定,而应采取肯定观点。在此基础上,须明确相斥性原理的立足点不在于诉讼请求不可并列之表象,而在于诉讼请求所依托法律关系状态异位性之实质。我国具备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实践基础,应当以相斥性为理论内核明确客观预备合并之诉的若干构成要素,以此构建本土化的客观预备合并之诉制度。 相似文献
148.
149.
陈文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3):169-175
明万历二十年,安南黎氏将莫氏赶出京城升龙,重新夺回政权。面对安南再次易主,明朝士大夫曾欲采取“双重承认”的政策,即同时承认黎氏、莫氏为明朝的贡臣,但黎强莫弱,随着安南政局的变化,黎氏掌控了安南绝大部地区,而莫氏只能苟延于高平山区,最后,明朝只能接受现实,承认黎氏为安南的唯一合法政权。明朝为了利用莫氏来抑制黎氏,要求黎氏允许莫氏于高平地区自治。 相似文献
150.
车丕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1-8
国际经济法中的识别问题不仅包括对法律事实的识别,也包括对相关的范畴和判断(法律理论)的识别。首先,国际经济法是一个"跨部门法",包含不同的"法域",因此存在法域的识别问题;第二,国际经济法是一个十分庞杂的规则体系,而我们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需要注意对法律关系的识别;第三,国际经济法是一个年轻的法律部门和学科,理论的不成熟经常引发出似是而非的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十分注意概念的识别。要做好国际经济法中的识别工作,一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二要坚持分析的方法,三要注意考察国外的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