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泗洲塔,俗称宝塔,位于惠州西湖西山顶上,始建于唐中宗年间。史载,唐代龙朔年间,西域名僧僧伽大师来到长安、洛阳等地教化,之后到临淮化缘,定居于泗洲(今江苏泗县),于景龙四年(710年)圆寂于长安。唐中宗命人在泗洲建塔供养其真身,于是各地仿效泗洲建僧伽塔,故称为泗洲塔。惠州泗洲塔呈八角柱体形,塔外为7层,内13层,砖木结构,为楼阁式佛塔。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谪居惠州时,称此塔为大圣塔,又名玉塔,得名于苏东坡的著名诗句"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南宋诗人刘克庄则有"倒影人湖塔影长,湖光袅袅动斜阳。不知自起浮图日,几度金乌下复  相似文献   
152.
僧肇所弘扬的大乘中观般若学曾经盛极一时,且使具有较强理性思辨的魏晋玄学从此终结,将般若学从玄学中析分出来,同时从认识论、本体论、解脱论等哲学理论高度,为中国佛教建构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圆融体系,并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及思维方式,以及隋唐时代的天台宗、三论宗、禅宗,直至宋明时期的中国哲学思想,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纵深发展.然而,僧肇佛教哲学理论也有其局限性,不仅运用了玄学的词句,思想上也与玄学划不清界限.  相似文献   
153.
"九僧"是北宋初期的一个诗人群体,他们的诗是典型的僧人之诗,擅长写景,境界清淡静谧,不乏警句,但往往有句无篇。九僧诗学贾岛、姚合,其作品几乎全是五律,句法单调。杜甫之后,作五律者只能于风格上求变,发展到晚唐便已是穷途末路。如果风格上也不能写出自己的特色,这样的作品只能与前人陈陈相因,九僧的诗歌创作颇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4.
北朝时期,佛法大行,为了昭示信仰之虔诚,并且祈求佛法的庇护,同时也基于修行的需要,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雕凿了许多佛像.佛像雕成之后,出资人往往要求工匠在佛像底座、像背或者侧面刻上一些文字.这些文字主要包括造像时间、理由、祈愿,以及捐资人的姓名,是为造像记.  相似文献   
155.
清初遗民僧今种(屈大均)在番禺员岗村雷峰海云寺出家,拜函里为师;后又到南京天界寺转礼道盛禅师,受菩萨戒.他所以转换门庭,是因为与天然及其法嗣有矛盾.而矛盾产生的根源,又在于他与函呈等人只是政治上的同道,而不是思想上的同志.这位"僧服儒心"的袈裟遗民还俗后,曾大张旗鼓地辟佛.他这样做,在思想根源上来说是因为受到了其所持的儒家本位主义立场的影响,他与大汕和尚的交恶,可能也强化了其辟佛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6.
由于参与罗什的译经活动,僧肇在思维方法上完成了从玄向佛的转变,即从玄学的本体思维转向了具有非本体论特征的中观般若思维,包括中道思想、无分别观念、二谛理论、遮诠法和空的观念等。不仅如此,僧肇还用中国式的语言较为准确地表达了般若中观学的思想观念,对印度佛教的本真精神和原始义理做了一次"还原"的工作,从而为佛教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7.
分析释僧祐论译经文本差异化原因,结合罗宾逊、蒙代、纽马克以及弗米尔的翻译观点,解读释僧祐在佛经翻译过程中所持的翻译观,包括对佛经和译经语言差异、佛经译者才趣差异、译经“文质”和详略差异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8.
<道僧格>的复原为我们揭开了唐代僧道法典的面纱,<天圣令>卷二十七<狱官令>不行之唐令第11条,又提供给我们了解宋代僧道法一个契机.通过对唐宋两代法律文献里的僧道法令条文的推论,我们大致可以认识到:虽然宋代依然沿袭唐代的僧道法令,但途经后周制度的因革,较之唐代,刑罚更重,且更为缜密,僧道日益步入世俗社会生活,世俗法制的约束也不期而至,在宋律渐变而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频繁颁布的僧道散敕诏令彰显着实效法之功用.  相似文献   
159.
民国时期,在佛教信徒赵士觐居士的倡导下,广州佛教成立解行学社,学社具有完备的组织系统,有明显的现代僧团特征.它成立以后,以显密双修、智悲兼运、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为宗旨,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尤其是,它成立以后广州掀起的密教研究之风,是民国时期广州佛教理论建设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60.
李令福 《唐都学刊》2001,17(4):24-26
唐都长安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也居住有不少来唐的日本人,这些来唐日本人包括遣唐使及随船带来的留学生与学问僧。他们在唐都长安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积极开展朝见皇帝、进献贡物、读书学习、访师求友、收集书籍等活动,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