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75篇 |
免费 | 100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44篇 |
人才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1268篇 |
理论方法论 | 143篇 |
综合类 | 1622篇 |
社会学 | 56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162篇 |
2013年 | 137篇 |
2012年 | 155篇 |
2011年 | 209篇 |
2010年 | 198篇 |
2009年 | 173篇 |
2008年 | 229篇 |
2007年 | 209篇 |
2006年 | 169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绅与“新乐府运动”关系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09-113
李绅是中唐著名诗人,李绅的家学渊源、儒家思想与他创作新题乐府有密切关系,李绅的儒家思想、强烈的用世之心是他创作新题乐府的内在动因.李绅的新乐府诗作更多地体现了他以传统儒家为主的思想特色.李绅首次标示"新题乐府",不但促使元稹明确地从理论上认识"沿袭古题,唱和重复"的缺憾,概括了新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特点,并对白居易正式提出"新乐府"这个概念有直接的启发."新乐府"这一名称的产生,标志着诗歌观念的更新与觉醒,它的明确化,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2.
代海燕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4-16
先秦儒学"和"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理念有着诸多的契合之处。探究先秦儒学"和"的思想的丰富内涵,从和谐社会的视阈审视先秦儒学"和"的思想的现代价值,无疑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3.
近30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自任继愈提出“儒教是教”观点以来,先后经历了3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标志着我国儒学研究和宗教哲学研究开始跳出西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双重藩篱,逐步驶入了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面向事情本身”的学术正道。 相似文献
74.
75.
"新文化运动"时期,围绕儒学与孔子的价值评议,学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尊孔"与"倒孔"针锋相对。作为直接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材料——《论语》,在这种辩论与交锋中也倍受各方重视,被不同的眼光、观点分析评价,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儒学与《论语》研究现象。 相似文献
76.
一个人的历史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且与其政治观分不开。宋庆龄的历史观与她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特别是对其民生主义的认识与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对宋庆龄历史观中的三个关节问题——对唯物史观、民生史观的认识与对孔子懦学的批判进行讨论,从中可以对宋庆龄历史观有一个概貌认识。 相似文献
77.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开启现代性,而是批判地接纳现代性,并且同时避免现代病,避免价值世界的迷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儒学的普适性发掘出来,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从而成为促进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动力。认同儒学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可以说是现代新儒家的共识。在他们之中,对这一观点阐述最为充分的人,当属贺麟。他突破了重农抑商、存理灭欲等旧观念,主张儒工儒商做现代社会的柱石。 相似文献
78.
崔先生认为,儒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与之相应的有"仁""礼""命"三个基本范畴。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从形式上来说是指礼仪,从实质上来说是指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从功能上来说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和治国工具。心性的理论层面的"仁"是儒学道德观念系统的基础,表现为仁义礼智信的德性和忠孝信义的德行,其根源在于人性本善,人们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完善人格。超越的理论层面的"命"是内化于人的道德本性中的可以被人认知的、体验的对象,它是在生命源头处偶然相值而形成的气禀,注定了人生的必然遭际,不是某种外在超越的既定"安排",因此,儒学回应命的基本态度是不因超越的命运之必然而改变自己所应有的道德实践原则、方向和努力。遵循物理科学地生活,遵循伦理道德地生活,在人生实践中追求完美人生。 相似文献
79.
李秀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57-62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调,杂取儒、法、兵、墨等诸家言论,故而此书既反儒,又拥儒,还有中和儒、道两家的主张,显得比较复杂。就其反儒言论来看,《淮南子》批判儒学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刘安和他的宾客们认为儒学是大道沦丧之物,为衰世所造;儒学是一曲之学,并非治道之本;儒学背离人的性命之情,是舍本逐末;儒学顽固守旧,不能与推移。《淮南子》批儒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显示了学术独立的可贵,同时也宣告了一个学术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80.
19~20世纪美国儒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美国的儒学研究从19世纪的新教传教士开始,经过20世纪上半期专家学者的探索研究,到20世纪中后期逐步发展成熟,成为海外儒学研究中心。美国学者从西方哲学认识论角度出发研究儒学及其发展,对于儒学向现代转变和现代性的阐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增进了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