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1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307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121篇
人才学   83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2512篇
理论方法论   369篇
综合类   3893篇
社会学   607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以大平山镇江下、江岭村罗伞陂坝灌区用水者协会为例进行调查,就农民合作组织在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中组织的组建需要、难题、困境和作用等进行思考,探索农民合作组织在村庄治理中的善治之路,农民合作组织是实现村庄公共产品供给上下沟通的有效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132.
身份是政治参与的必要前提,它包含了各方对主体资格及其相应权益的认可。恰当的身份选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修辞问题,还必须立足于现实的政治进程及其利益结构。随着北极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参与的深入,作为一个北极域外国家,中国以何种身份参与北极事务成为国内外日益关注的一个现实课题。基于当前北极地缘政治和治理政治的交互作用,本文认为,"北极利益攸关者"比"近北极国家"更合适中国的参与身份,有助于更好地说服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的参与及其相应权益,促进中国的北极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3.
乔木 《老友》2016,(4):49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着装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被广泛使用,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秦统一天下后,  相似文献   
134.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倘若连自己都不认识,那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当我们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理想迈进。但只有目标还不够,积极向上的人生,必定得经过认真、科学的规划。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帮助我们实现理想,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重  相似文献   
135.
张爱玲小说中始终存在着“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结构,因受到他人的制约,其笔下的人物难以完成自我建构,个体甚至因他者的入侵而走向异化或毁灭,这与拉康哲学中关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论述相契合.借助拉康镜像论、凝视论、他者论来解读张爱玲小说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可深入发掘其笔下人物的自我建构过程,细致辨析张爱玲运用的“窥视”笔法,通过《传奇》增订版等具体个案分析他者欺凌与自我毁灭的二元构成.从拉康式精神分析的视角观照张爱玲创作,有利于多角度地深入思考张爱玲小说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6.
梁涛先生以自律、他律的双重道德律诠释儒家道统,结果使孔子内外贯通的仁与礼,使本来“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的《五行》“德之行”与“行”产生了内在矛盾.这些矛盾源于双重道德律这一理论框架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逻辑矛盾.梁先生以自律仅仅是内在的主体自觉为前提构建双重道德律,并引入客观规范的他律作为必要的补充.然而在道德领域,自律不仅是内在的主体自觉,亦是行动的客观法则.引入他律构建双重道德律多少有些画蛇添足之疑.  相似文献   
137.
当代西方女性批评与女性文学的母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性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者争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著名女性主义学者以及女性作家如里奇、乔多罗、克里斯蒂娃、伊利格瑞、拉迪克、莫里森等,从不同角度聚焦母亲,对母性进行了全新建构。她们的母性建构大体上经历了抵制母亲身份的60年代、寻找母性力量的70年代、转向身体与伦理的80年代、走向多声部的90年代这四个阶段。百花齐放的女性理论与女性书写赋予了母亲自己的话语,使21世纪的母亲形象异彩纷呈,得以成为自我身份建构的主体。?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8.
139.
以女性为对象的词话缘起于清代,至民国蔚为风气,成为新兴的词学批评分支。民国女性词话在当下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缺乏总体性考察与认知。作为批评主体的词话作者,其性别从属直接关系到词话的立场、批评方法、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从他者的角度切入民国女性词话,可以看到男性作者在词史文献方面的贡献,但他们并没有进行正统观念下的美学批评,仅以闺秀词视之。女性作者则体现出主体性的张扬,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女性词话呈现出强烈的个人特征,同时开拓了女性词学的格局与视野。殊途同归,双源合流,民国女性词话的繁荣是两性批评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