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5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252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93篇
人才学   7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53篇
理论方法论   282篇
综合类   2717篇
社会学   49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当代新儒家是继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而起的第三波,其主要任务是对强势的近代西方哲学挑战的回应.五四运动倡全盘西化,引致新儒家之反弹.张君劢挑起科玄学论战,对西方哲学的理解与批评既不周延也不称理.第二代新儒家唐君毅、牟宗三起于抗战,精神上虽承继第一代的熊十力在“量智”之外挺立“性智”,在表述上却由西方哲学如康德、黑格尔转手.迥异时流之无体、无理、无力,由内在体证超越,挺立道德主体与认识主体.1958年元旦,4位流亡港、台、海外的学者: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签署《中国文化与世界宣言》,坚持“道统”维护传统的精神价值以供奉于世界,开拓“学统”与“政统”以吸纳西方的科学与民主.第三代新儒家刘述先、杜维明更与时推移,唤醒全球意识,通贯古今中外,体现“理一而分殊”,存异求同,多元互济,才能对人类与地球的永续寄予无穷的希望.  相似文献   
942.
作为成长于齐鲁大地上的优秀作家,张炜小说创作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精神。贯穿张炜小说创作始终的是儒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的入世精神;张炜对道家的出世精神并不赞赏,但道家文化对本真天性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观念,又使他在心理气质上本能地倾向于它,并在作品中自然体现出道家文化的神韵;张炜还自觉地从民间文化吸取营养,其小说中的民间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大地母亲的礼赞、对民间生存意志和生存智慧的表现、对民间价值观念的提炼等方面。近年来,齐文化浪漫幻想的艺术精神对张炜的小说创作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3.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重视道德自我选择的自由,社群主义则坚持社群与传统价值的重要性。儒家主张"为仁由己",重视人格独立的追求与道德尊严的实现。同时,儒家认为成己即是成人、成物,个人是在家、国、天下、宇宙中的整体存在,个人的实现必然涵括着伦理责任、社会责任甚至是宇宙责任的担当。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以整体的、共通的方式体认和感受人生、社会、宇宙,从本体论与心性论方面奠定了个人与社会、宇宙和谐共存的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944.
“仁”是儒家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哲学意义.郭店楚简的公布,给“仁”字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也提出了新问题.十余年来,不断有学者对郭店楚简中的“仁”字进行文字学和文化学层面的探讨.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仁”字的字形释读与字数统计;(2)阐释“仁”字古文的构形及其思想文化内涵;(3)探讨“仁”字古文与从人从二的“仁”之间的形义渊源演变关系.郭店楚简中的“仁”字研究,给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也促使学界重新认识和评价早期儒家和仁学.  相似文献   
945.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由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易》置于群经之首,《六艺略》置于十志之首,又将"儒家"置于《诸子略》之首,可见班固对儒家的重视,也充分体现出他的尊儒思想。本文从《汉书·艺文志》的诞生背景、所列儒家著作的编排次序逐一分析其中的尊儒思想。  相似文献   
946.
一《礼记·坊记》:"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疏谓:"大设其坊坊之,而人犹尚逾越犯躐,况不坊乎?‘故君子礼以坊德’者,由民逾德,故人君设礼以坊民  相似文献   
947.
孟子的“用夏变夷”常为“严夷夏之防”者所引证.无论从上下文结构与语境,还是从具体个案与整个文本出发,都可以看出“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之论断中的夷与夏是文明意味的概念.把孟子的夷夏辨视为民族认同的经典理据,实在是一桩孟学诠释史上的冤狱.  相似文献   
948.
上世纪40年代,瞿同祖先生系统提出“中国法律儒家化”命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极大影响.70年代后,由于秦简、汉简等新史料的出现,学术界对该命题的某些具体观点提出不同见解.伦理主义和混合法是中华法系的两大基本特征并且始终一以贯之.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是对古代法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战国秦代的法家集团,在清算宗法贵族制度推行“集权法治”的同时,完成了局部的“纳礼入律”.西汉以后,随着集权政治的巩固特别是儒学被奉为正宗学术,古代法律开始儒家化进程,这一进程是全方位的.在学术思想上表现为政治法律思想的儒法一统化;在司法职业训练上表现为儒学律学化或律学经学化;在刑事立法上表现为宗法礼制的逐渐成文法化;在法律样式上表现为儒家提倡的混合法理论逐渐社会化.  相似文献   
949.
[摘要]藏族宗教礼仪是受藏传佛教、苯教和藏族原始宗教的综合影响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结构性意义体系。本文借鉴类型学,从物像、示像和意像三个向度分析了藏族宗教礼仪意义的结构性构成。这个分析,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藏族宗教礼仪的意义表达,也有助于考察藏族宗教礼仪在不同向度上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功能。  相似文献   
950.
只有具备共同基础,中西哲学比较才是可能的。基督教曾借助斯多葛主义实现其在罗马帝国的本土化,利玛窦在其《二十五言》中亦将儒家学说理解为中国式的斯多葛主义,希望借助它来实现基督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二十五言》的基本素材源自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爱比克泰德,爱比克泰德强调人的修身实践,关注如何实现人的主体自身。这与儒家关注的修身学说极为相似。利玛窦探求儒家、基督教和斯多葛主义的共同特征,旨在从儒家学说自身来证明基督教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的可能性。《二十五言》呈现了斯多葛主义和儒家学说在明末清初之际的历史交融,可谓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现实范例,为我们深入思考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现代性转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