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6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14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26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325篇
理论方法论   318篇
综合类   3798篇
社会学   23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孔见 《中华魂》2014,(9):62-62
正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一生信奉周礼,连做梦也常常梦见周公,所以他以克己复礼为己任,梦想通过仕途实现这个理想。他当过权贵的家臣,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几经周折之后,才得以在鲁国任司寇,并一度代理相事。地位显赫了,但他的一套主张并没有被人接受。他作为私学的开创者,只好率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求官谋职,宣传他的主张。13年间颠沛流离,远至楚国。其间,"斥于齐,逐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真可谓"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而那些醉心于夺地争霸的君王们并没有接受他。当他的从政行道希望化为泡影后,回到鲁国继续授徒,并笔削春秋,修诗编书,传播自己的学说和理  相似文献   
82.
《老人世界》2014,(9):61-61
1.善事父母 儒家经典《尔雅》中将“孝”理解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将“孝”归于“老”部,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比较经典的解释,“孝”的本文是指善事父母。“孝”最早是一种仅限于调整家庭内部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成为家庭关系中子女的最基本义务,因此也就成为传统孝文化中最核心的精髓。  相似文献   
83.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主要提出了四种政治思想。第一,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第二,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或者说在基督教的指导下建立一个在天父之下人人平等博爱的社会。第三,"尚贤"的思想。第四,晚期洪仁玕执政时期所提出的一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84.
从周代的政治体制及礼治原则考察,周代为旧君服礼制体现了对旧君故臣关系的贬抑。然而,由于受到以恩义相维系的旧君故臣关系发展的现实和孔子独断论诠经方法的影响,先秦原始儒家对为旧君服礼制的递相重释,使得该制度负载起了儒家理想的君臣之道的内涵。此后,汉晋礼家以此为基础,在经典与社会互动的诠释取向下对此古礼进行了层累诠释,最终推动经典制度在晋代的新变。这显示,中国古代以求道为取向的层累诠释对于经典礼制的开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以自然主义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道家是以“自然的和谐”为基础,继而推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这四个层面具有一种历时性递进式层次关系.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与之相反,是基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完善,以求“自我身心的和谐”,由此出发而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进而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再推至“自然的和谐”.儒道两种不同路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环环相扣.从横向空间上看,恰成首尾相连的回环结构,构成了作为传统和谐社会观集中体现的“普遍和谐观念”.追求“普遍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用现代系统论对之加以重新诠释,是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6.
研究神话叙事、神灵符号的目光不能仅停留在传世文献和文献讲述者个体身上,要将视野投放到传承享用神话的社会整体上。神话是原始初民想象的凝结体,社会阶级分化后,上层贵族借神话建构统治的合法性,对神话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改造,将统治意愿通过伪装的、习以为常的形式,通过经济、政治以及民众的认知基础进行推行,以控制民众意识,完成对社会统一体的规约。  相似文献   
87.
在荀学研究领域,"智"可以说是举足轻重,《荀子》对此论述也比较丰富,然学界对此尚未有系统明晰之研究,殊为可憾。在此,结合孔子、孟轲对"智"的引入,重点分析了《荀子》之"智"。即,对《荀子》中"智"的具体涵义、"达乎智"的工夫论以及"智"作为一种内在德性的境界论,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塑造和影响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88.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长诗《老水手之歌》,以老水手和婚宴客人的对话为主要内容,通过老水手的叙述营造了特殊的“炼狱”环境意象,而诗中的人物形象更是蕴含着独特的宗教原型,是一首蕴含浓厚宗教神话色彩的诗歌。在诗中,以红色为底色的航海过程象征着耶稣由受难到死亡再到重生的过程。老水手、信天翁、水手们所代表的人物意象,则是整个基督教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原型形象。解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柯勒律治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89.
"首届两岸新儒家会讲"引发出当前大陆儒学发展的一些问题,通过此次"会讲"可以看出以陈明为首的一些"大陆新儒家"的功利性用心。进一步,我们试图通过陈明先生的"即用见体"理论,发掘这些"大陆新儒家"功利主义的理论根源,揭示其"即用见体"是一种粗陋的实用主义和投机主义。这种歪曲利用、变相否定儒学及传统文化的理论方式,将会把儒学发展的带向一个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90.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并迅速发展,其重视教育和学习,教育思想内涵也较为丰富,是古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宝贵财富。本文就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儒家德育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