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主要探讨晚唐宦官专权状况及儒家文官体系对它的敌意等。本文认为,晚唐宦官专权明显有扶立皇帝、任命节度使和监军等三大表征,其由来是皇帝的有意授权并通过"四贵"实施。从社会学看,儒家文官体系与宦官的斗争是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其焦点是政治权力和经济目标;从文化人类学看,前者的敌意源于由竞争带来的危机感和嫉恨。  相似文献   
52.
申波 《江淮论坛》2014,(1):44-48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当前学界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问题,这主要涉及儒学如何现代转换以适应现代社会,并融入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汉代儒生融合儒法的努力是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意义的。从理论上设计儒法合流的,主要是汉代那些儒生,但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汉初儒生的特点,在于思想上受荀学的影响较大,不少人还具有相当丰富的政治经验,所以他们有个从迂阔到务实的思想转向,但他们身处过渡的社会环境,所言大多就事论事,没能形成庞大精微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3.
盐铁会议不是一次关于政策的论争,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不存在一个前后的分期问题。盐铁会议从本质上讲,是专权的霍光通过开会的形式利用儒生对桑弘羊施以打击的政治运动。之后,霍党势力就取代功勋赫赫声名极高的桑弘羊控制了西汉帝国的财政大权。在这次政治运动中,儒生积极地参与了对桑弘羊的打击行动。  相似文献   
54.
元代由于历史原因,大批儒生投入到医生队伍中去。受元代统治者对汉族人民族防范心理的影响,大批汉族儒生入仕无门,游离在仕途之外。另外,元代统治者重视医学,医生的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医学被社会普遍认同。汉族儒生抱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信念,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转投医学,从而出现了大批儒医。  相似文献   
55.
两汉时期在国家政策的主导下,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得以有效展开,文化交流活动甚至延伸到域外。在汉代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儒生群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促进了中原文化向边郡地区的传播。由于汉代官吏主要出自儒生,所以这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过程多是在儒生作为国家官员的身份背景下得以实现的。此外,汉代儒生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他们对于佛教的东传、汉朝与西域之间的文化往来,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汉代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成就斐然,影响深远,汉族、汉人、汉语、汉字、汉学等等概念和词语流传至今,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和历史符号,无不与汉代的文化发展、交流和传播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56.
姚化伟 《社区》2012,(8):56-57
儒生》在中国内地创刊并公开出版格外招引目光。晚清新政后科举废,民国肇造后读经废,五四新文化后孔教废。三废之余,“儒生”这个秦政一统时出现并伴随中华帝国始末的名号,实质性内涵已然被掏空,偶有人用用。也无非是泛指书生的意思。  相似文献   
57.
就"亲亲相隐"问题再答四儒生(之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江苏的<学海>杂志第1期发表笔者长文<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批评郭齐勇教授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以"亲亲互隐"为中心>,引来陈乔见、丁为祥、龚建平和胡治洪四位先生的反驳,四篇反驳文章载于<学海>杂志当年第2期;笔者于该杂志当年第4期又发表回应文章<就"亲亲互隐"问题答四儒生>,对四篇文章逐一作答;该杂志于当年第6期又发表四位先生的再反驳.现在这篇文章是对去年<学海>第6期所载四篇针对我的文章的再回应,其中有关儒家"亲素互隐"问题的争论仍是核心,但扩展到如何解读中西经典、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理性和仁德的关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8.
秦始皇长期以来被视为专制文化的代表,其实,秦始皇及其秦帝国始终是重视文化建设的。秦帝国奉行的是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秦帝国的灭亡,主要在于秦二世对秦开明专制基础的军功贵族集团的毁坏和由于超人政治下秦始皇的突然死亡给帝国带来的不知所措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儒生的公众形象和自我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社会角色和公众形象在20世纪一直陷于丑化和美化的矛盾之中。如果说以西方的哲学家作为衡量标准,相对而言是"丑化"了儒生的话,那么将儒生与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相提并论则是"美化"了儒生。从实际的儒家生态来看,儒生的角色是多样化的,其中制度化儒家最主要的角色是政治性的,他们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也体现在政治观念和社会秩序的建设上;而绅士作为明清以来儒生的典型形态,其社会角色和公众形象则显现出更为丰富和复杂的状况。  相似文献   
60.
从武帝未年开始,国家出现了政治危机,随着对武帝政策全面检讨的开始,在官的儒及时而大胆地对现实政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有力的批评,形成了一股持续上百年的有力的社会批判思潮。批判的主要内容是武帝政策的失误,元帝时宦官专权,成帝,哀帝时的外威把持朝政,君主的沉湎女色,以及吏治的严酷残暴。这批批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学术界对此至今未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