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59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490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琼州学院学报》2018,(1):60-65
家学渊源回溯性研究对于重新认知胡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通过内在理路的梳理发现,蔡元培、梁启超、陈寅恪等所代表的传统文化阶层自觉或不自觉面向胡适家学渊源进行建构,试图建立汉学与胡适之间的隐性联结。将这种建构放置于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长时段架构中,折射出学术现代化与过度现代化发展的渊源脉络及其渗透、交替、演变的痕迹。家学渊源的释误对于胡适与时代而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从一个侧面见证胡适学术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以及时代变迁下的胡适思想的变化与坚守。  相似文献   
122.
123.
高辰旭 《现代妇女》2014,(6):335-336
在中国人的人格建构中,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最为深远。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同为轴心时代所生,但其精神进境却大异其趣,儒家讲入世行道,修、齐、治、平;道家循归隐求真,清静、无为,与天地之精神独往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儒道互补,相生并济。儒道兼修,道家的境界之道和儒家的伦理之道,共同构成了中国人进退自如、和谐理想的人生境界。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儒道两家理想人格的差异及融通互补,并在此基础上略议儒道兼修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24.
吕斌 《老年人》2012,(5):57
问:有人说煎煮中药时间应该尽量久一点,使药汁更浓一点,这样药效才强。是这样吗?江西萍乡严力答:煎中药的时间是有讲究的,并不是药汁越浓越好,浓了反而使药效大打折扣。煎煮中药的过程,实际上是中药有效成分不断向溶液释放、溶解的过程,当药液中有效成分溶解到一定浓度后,溶解和析出过程达到平衡,就不会再释放了。此时如继续煎煮,药液中的某些芳香类成  相似文献   
125.
126.
127.
《毛传》和《郑笺》的训释常常有异。关于差异之由,前人多归因于郑玄据三家之说易毛。但现有研究已指出旧所谓之三家学说多有不可靠处,促使从新的角度思考差异之因。以毛郑对《诗经》中“逑”“仇”二字的训释为例,全面考察传世与出土材料,梳理“逑”“仇”的形义从先秦至汉代的发展历程,可知毛郑异解实是缘于所据《诗经》文本不同所致,并受到了“逑”“仇”常用义项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129.
宋初文坛纷繁复杂,不仅呈现出南北对峙、难以融合的紧张局面,还产生了时文与古文的创作分歧。而于此之外,士人群体内又共同含纳着一股颂美君王功业、宣扬帝国政治的风气。尽管从传统文艺审美的角度看,这种风气催生的文学作品多属程式化的礼仪书写,但若将之置于宋初礼乐复兴视域下进行更深层次解读,则于某些赋颂中可观觇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迹象,且雅颂主旋律中讽喻之声的鸣起,又宣示了宋初文人对唐人风雅观的进一步开拓。这些被程式化书写遮蔽的内容,实质是政治与文学的合奏交响,二者间表里经纬的错综关系及由此生成的强力互动,正体现出此间特殊的文学生态。  相似文献   
130.
婚姻法新解释遵循了个人财产权优先的原则,更加重视契约精神,但是由此也给女性的安全带来很多问题。使女性在客观上受到威胁,在主观上也感到恐惧。文章主要从客观方面讨论女性安全问题,研究威胁女性安全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