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丁老师:您好!又到六.一儿童节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更加想念我逝去的小孙女,眼前全是她的音容笑貌。一想到她已经走了,我的心就好像坠入了无底的深渊,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任何规劝都 相似文献
32.
“儿童节”就要到了,从幼儿园、小学,到商场的儿童用品柜台,节日气氛都日渐浓厚,儿童们的脸庞似乎也日渐灿烂起来。但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节日临近,平日就不轻松的孩子们,最大的变化却是比平时更忙碌了,也更劳累了。 相似文献
33.
余容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9):54-55
我喜欢听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童年的回忆》,那跳动的音符,常常牵动着我的思絮,引着我回到缤纷的童年。抬头仰望,天空特别湛蓝,一架架五彩斑斓的风筝,载着美好的梦想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就象歌里唱的: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着我们,我们象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快乐的童年,有捉蚯蚓的经历,有挖红薯的快乐,有庆儿童节的兴奋,有过春节的期盼……悄悄地,儿童节溜走了,春节逃走了。我成了一名小学教师。有一次,在一个孩子的周记中,我看到了这样的画面:预备铃响了,坐在第一组第二排的我,看见王老师夹着备课本,照例从走廊那头走…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中国端午风俗在日本流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州学刊》2018,(7)
日本的端午节源于中国,在公元7世纪传到日本,历经千余年的沉淀和蜕变由皇室例行活动和女性祭祀活动发展为男儿节,最终演变为今天的儿童节。日本人结合本土风俗习惯,将中国的端午节从庆祝方式和节日意义上进行变革。虽然日本政府根据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需要对这一外来文化加以修改和补充,形成了独具日本特点的端午节,但其端午文化内涵仍然具有中国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8.
抗日战争爆发前,《申报》不仅报道儿童节的设立和上海市的庆祝活动,而且以此为契机,传播儿童教育新理念,也不乏对儿童节的反思,更难能可贵的是,儿童节商业广告都渗透着对儿童爱国教育的灌输。《申报》对国民政府“四四”儿童节的报道推动了儿童教育的发展,彰显了报道的时代性、教导性特征。 相似文献
39.
在抗日战争语境下,妇女节与儿童节受到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妇女节和儿童节影像是抗战文学中的重要元素。战时中国历史语境中的妇女节和儿童节反映到文学之中,呈现为热烈的抗战动员景象。由此,战时中国文学的妇女节和儿童节书写,成为颂赞和制造为民族国家献身的“新妇女”和“新儿童”形象的重要一环,这时期的文学对妇女、儿童响应民族国家抗战的呼唤,是以忽略妇女儿童自身的主体性为代价的。因此,不少战时作家的妇女节和儿童节书写发出了“谁的妇女节”和“谁的儿童节”的疑问,一些作家由号召妇女、儿童参与抗战的“附和者”角色转向了“质疑者”立场,他们的创作从民族国家话语的笼罩中顽强地庇护着妇女和儿童的主体性价值。战时中国文学所呈现出来的妇女节和儿童节影像,一方面深刻勾连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脉络,另一方面又传达出作家文人对于妇女和儿童这两类人群的独特思考,为战时中国历史语境中妇女节和儿童节纪念留下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