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研究“与时俱进”范畴的创造过程,考察其如何从中华元典中走来,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身的发展路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中,是江泽民将“与时俱进”语词从中华文化类似词组中提升出来,对其进行元典式的发展,即赋予其原创性、经典性、大众性意义,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5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光辉的新篇章。科学发展观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哥白尼革命”与科学发展问题的提出;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元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科学巨人开启了现代科学的大门,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论赋予科学发展观以自然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中国古代盛世律例很重视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予以解读:一是古代律例中所表现的儒家元典精神和宪政情怀,这主要是<汉律>和<大唐律>的民本法律观和儒家"仁政"思想,以及<大明律>"空印案"所折射出财产权掌控之"严于治官而宽于治民"的司法理念.二是儒学视域下的大清律的财产权法典保护以及沈家本"仁"核心的宪政期许.  相似文献   
54.
先秦道家的艺术人文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审美观;具体的艺术样式;艺术境界寓于艺术人生。先秦道家的文化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主张身教或合规律的教育;无视经验教育,强调实践性教育。先秦道家的社会政治观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处理社会问题的基本准则;责任与形象相结合的处世态度;理想的社会政治模式。先秦道家的宇宙自然观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人类是宇宙自然的要素,各要素各有价值;人类应该向宇宙自然学习,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如果人类破坏大自然就会遭遇灾难。  相似文献   
55.
禹建柏 《船山学刊》2007,(2):103-105
元典儒学有着丰富的政治诚信思想,其中“民无信不立”、“民为邦本”、“隆礼重法”、“选贤任能”、“政令守信”、“崇宣明抑周密”、“务忠信”、“上者下之仪”、“慎独”等理念与原则,对促进当代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等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基于生产的原创性、涵盖的广阔性以及思考的深邃性而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元典”,其基本精神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体自身发展上的道德个人主义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57.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一空前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难免出现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化倾向,这种状况也必然对高等院校产生一定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高等教育中出现的过度功利化甚至势力化的趋势,表现为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操作轻思想的倾向。与重视学科的完整性相比较,我们的高等教育相对忽视人的完整性,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个性培养、思想品德、素质能力的培育重视不够。有鉴于此,我们利用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动员和集结对我国历史文化学有专长的教授、博士,面向全校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讲授《论语》、《道德经》、《礼记》、《诗经》、《易经》、《孟子》、"周秦诸子"等传统文化经典课程,并且为此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也获得了河南省教育厅和郑州大学的立项资助。在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从其具有恒久价值和普适意义的视角来看,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共同财富,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人文情怀的养成、崇高理想的树立,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刊出的系列文章,正反映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58.
文化记忆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具备跨越历史时空的穿透力。中国文化元典正是将中国原创的古典智慧凝结成系统性、深植性和可塑性的文化记忆,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延续的精神命脉。在数字力量的驱动之下,元典数字记忆的传播要素在已有基础之上将深化整合,元典价值的重现将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多方面拓展出新的可能。历史上的元典文献、资料、图片,以及与元典相关的碑刻、建筑、雕塑、艺术品等可通过数字化迁移形成“经典文献记忆”;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元典文化,如国学修习、风俗节日等可通过数字化的文字记录、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形成“活态传承记忆”;网络空间中直接生成的元典数字信息及相关的记忆实践,例如社交网络中的经典赏析、记忆征集、分享互动等,则可通过一定的信息保存机制和互动传播机制构建“数字原生记忆”。随着大众媒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融合演进,曾经以人为主导的数字媒介逐渐过渡到以数据驱动的新型智媒阶段。智媒平台所具有的数据整合、自动化生产、精准传播等功能,可为元典的数据存取、知识呈现、可视化表达等实践提供更具关联性、延展性、智能性的记忆图景,既能成为元典数字记忆再造的关键路径,也从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