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8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1374篇
劳动科学   56篇
民族学   153篇
人才学   169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2331篇
理论方法论   435篇
综合类   4474篇
社会学   520篇
统计学   15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619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1561篇
  2007年   833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运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建立我国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引入ARIMA(自回归融合动平均)模型得到各指标短期预测值,实现样本外预测。预警模型对于我国的金融体系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与预测,预测结果是,2005年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处于较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992.
潘华琴 《学术交流》2005,(9):141-144
鉴于在当代文坛引起激烈争论的话题--"文学终结论",从生态文艺学的角度解读海德格尔的哲学命题"语言是存在之家",不难透视出蕴含其中的生存论语言观从根本上扭转了人与语言、人与自然的关系,语言或诗的语言成为人类返回自然、重获本真存在的途径,从而确定了文学艺术在当今的物质时代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文学终结论"的观点亦不堪一击.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言说"命题是剥夺人的话语霸权、削弱人的"中心"地位的基石,他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平等的但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万物在"世界之中存在".亲近自然,聆听大地寂静之音,并发之于声,便是诗的语言,是艺术.对自然之神圣的感悟与聆听,表现在人类生存上,便是对精神的不懈追求,这也是文学艺术存在的价值与位置.  相似文献   
993.
马克思的自然历史理论及与此相关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理论,含有一种共同的普遍的整体价值理念,其理论视域涵盖"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对象性的自然历史体系的整体性,人与自然在其对象化、异化及其扬弃中趋达的"本质的统一"及其共同的普遍价值问题.通过对马克思这一自然历史观的解释和对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的分析,可以发现自然历史系统的统一性与整体性及其共同的普遍的整体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明代"七子派"有一个很重要的诗学观念,即崇尚经典,主张诗文创作要向前人的经典作品学习,而学习的关键又在于模拟古文辞。究其原因,一是古文辞以它不可替代的创造性所体现出来的经典意义,可以成为学习的典范;二是从现代语言学理论角度看,一方面经典作品可以成为模拟作品的意义的起点,模拟作品在与经典文本产生互文本关系后进入由经典构成的知识网络,这样,模拟之作也就有了独特的存在价值。另一方面,"七子派"是为自由的精神寻求家园,而他们认为其所追求与向往的这种情感性精神最早的寓所是古文辞。  相似文献   
995.
"气"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元范畴之一。从魏晋到唐宋,"气"由哲学范畴向文论范畴衍变,在文学理论批评中充分展开。文"气"范畴涵盖了文学的本源、创作主体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及创作主体气质才性、精神意志对创作客体的投射贯注,从而形成创作客体的审美特质等诸多方面。文"气"范畴自确立始便开始了审美泛化的历程,形成以气为核心的范畴群,任何关涉创作主体、创作客体的性质、特征、关系、变化的文学现象,都可以衍生出林林总总、"气"象万千的气范畴,泛化无穷,具有着无限延展性、包容性、浑融性、模糊性。  相似文献   
996.
是读者了解整篇论文的重要窗口,也关系到论文能否被认同。但是对英语本族语者博士论文摘要中的互动式元话语的比较研究却很少见。运用Hyland的"话语的人际模式"理论,对所建语料库中三个典型学科的90篇博士论文摘要进行互动式元话语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科的博士论文摘要在运用互动式元话语方面有多种共性,也存在着差异,而且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研究结果对二语习得者在博士论文摘要的阅读与写作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97.
作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奈保尔的作品总逃不了流亡,身份,文化置换等诸多代表性主题。但他在2001年出版的《浮生》却试图摆脱这些窠臼。在这部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中,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主人公抛开文化悬垂的尴尬,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并关注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奈保尔试图走出身份迷谭的一种努力。从而,这也为那些为文化身份不确定而苦恼的移民们指出了一条积极的生活之路。  相似文献   
998.
通过研读<五号屠场>,从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角度出发,对这部作品中的戏仿技巧进行分析,指出冯内古特打破了传统的小说写作模式,为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99.
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分析《墙中门》的主人公昂内尔.华莱士的由非本真存在回归到本真存在的精神历程。认为华莱士短暂的人生历程是一部本真自我的回归史,同时也揭露出社会现实对人性的奴役是暂时的,最终回归人本态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00.
"伪信息"一词虽然在文章中首次被提出,但围绕"伪信息",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所衍射出来的问题早已成为一种常见发生——如何看待"伪信息"的本质?如何阐释"伪信息"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相关现象?如何利用该话题所带来的哲学收获、社会效果、科学态度等——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小方面关系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症结的解答,一种健康、和谐学术氛围的建设,大方面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步调、民族形象的树立。拟从元哲学责任范畴内分析"伪信息"的命题之源,从社会使命解构中挖取"伪信息"的存在原因,从科学发展角度寻找"伪信息"的生存空间是此次思考的三大特征、也是三条主线。另外,也是想借助于这种思考、研究,去寻求一种新时代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