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6篇 |
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0篇 |
民族学 | 26篇 |
人才学 | 13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70篇 |
理论方法论 | 41篇 |
综合类 | 223篇 |
社会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详细介绍了由德国学者Gertraud taenzer所著的《吐蕃统治下的敦煌地区,787-848年:对莫高窟发现的世俗文书的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92.
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实行专制———人治统治 ,其主要特征是 :向上型的权力结构 ,“朕即是法”的权与法的关系 ,国家权力对社会的超强度控制 ,以义务为本位的权利义务观。专制———人治统治的长期存在具有深厚的经济、社会、思想根源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和分散性的特点 ,决定了专制———人治是与之最相适应的政治模式 ;森严有序的等级身份制度和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法社会组织 ,是专制———人治统治厚厚的社会根基 ;主要强调礼治、道德教化和领导者的德性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长期占据统治思想地位的儒家思想 ,是专制———人治统治深深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93.
治理研究是关于全部政治行为的总体研究,体现了政治社会规范和制度的总体特征,因为任何一个政治社会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及行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将无序状态转化为有序状态.这种变无序为有序的政治行为即“治理”,而政治哲学所探讨的是治理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并非任何一种治理行为在任何一个时间、地点、条件下都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因为我们既可以通过平和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强制的方式完成治理这一政治行为.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有序通常区分为良序和劣序,治理则区分为善治(好的治理)和恶治(坏的治理).本文以资源约束与人性假设为治理的前提,进而探讨治理的模式,最终探讨治理的体制. 相似文献
94.
相对于社会变迁而言,宪法既是反应装置,又是推动装置。中国城镇化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宪法的保障,但同时城镇化也对宪法的传统角色形成了一定挑战。而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实现从传统宪法角色宪法统治到新型宪法角色宪法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95.
汉魏之际,土豪彻底成为曹魏官僚体制的一分子,而士大夫豪族却凭借其文化特质在曹魏的官僚体制中占有优势,在曹魏统治政策由武到文的转变中,实现了士族化世代主导曹魏的官僚体制,最终建立了士族主导的西晋政权。 相似文献
96.
国民党政府初建时期,采取了计划经济政策,实行经济改革,以巩固新政权,抗战开始时,其经济政策转变为战时经济政策,以适应战时之需要。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对战时统治经济的不断垄断,官僚资本不断扩张,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崩溃。 相似文献
97.
我们习惯上说“西化”的时候.一般都不包括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形成的。“五四”时期,是新旧思想观念和中西文化猛烈冲撞的时期。西方许多的新思潮、新思想不断地闯到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那个时期开始传入中国的。不过.那个时候比较多的人是把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思潮,作为“西方化”来看待,因为它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 相似文献
98.
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一代英主明君.在位期间,适值英国社会,从中古到近代转型时期,社会变化相当剧烈.在位期间(1558-1603年)励精图治,改变了英国内外交困的局面,为后来英国率先迈入资本主义的大门莫定了基础,也使其统治之术日趋发挥得琳漓尽致.作为一位女性,能在政治舞台上展现出如此卓越的才能,足见她的统治艺术.本文试图从她对具有不同特长朝臣的选择和任用以及在众多朝巨中间知何保持一种相对平衡而促使其统治效力得到有效发挥等方面来分析女王的统治艺术. 相似文献
99.
孟子仁政说的正己去治化基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内涵上讲,"仁政"不等于"仁治".孟子的"仁政"说缘起于孔子关于"仁"的论说,其根本精神不在于构建长效性的"统治术",而只是宣示一种以"修身正己"为契机,构筑美好生活的"内省功夫"."政"在经验生活中的达致具体展现在"仁"的伦理向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仁政"说所固有的伦理基质和去治化性格.基于"政"和"治"分殊的论域,也可把孟子"仁政"说看做是一种主张"向爱还原"的学说,其本旨在于重塑人对人的关爱之情. 相似文献
100.
向天渊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0-14
现代汉语诗学话语,是在与敌对阵营的艰苦斗争和同一阵营的互相辩驳中发展壮大的。在此过程中,现代汉语诗学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战型文本"。其中,有针对性极强的显性战型文本,也有暗中较劲的隐性战型文本。在显示出针对性与尖锐性的同时,战型文本也暴露出有所偏颇甚至极端偏激的不足。产生大量战型文本的原因,一是为了抢夺与捍卫话语统治地位,新旧诗学之间必然爆发话语战争;二是新诗学战胜旧诗学之后,为瓜分话语权力必然爆发内部话语冲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