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客家人的族谱大都记载先世来自中原,经由福建汀州、宁化石壁而转迁各地。这与史实不符,不能当作信史看待,但却包含着复杂而深刻的文化意蕴,可称之为“石壁现象”。“石壁现象”曲折反映了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移民与土著之间的矛盾斗争和融合、同化。结果是强势文化在斗争和同化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一元论的民族起源观点和根深蒂固的中原正统观念。正是这两种观念的交互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才得以从中原地区向周边地区不断扩展,汉族南方各民系才得以次第形成。  相似文献   
72.
众所周知,大兴安岭是鲜卑、室韦、契丹、蒙古等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发祥地。其实,从旧石器时代起,大兴安岭先民就创造了积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岩画就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自1974年和1975年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发现了两处岩画遗存之后,近几年又有大量新的岩画被发现。迄今为止,已发现岩画点44处(黑龙江境内29处、内蒙古境内15处),单幅岩画3000多幅,基本为红色岩绘,内容极为丰富。大兴安岭岩画表现了大兴安岭地区及黑龙江流域远古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早期文明形态和原始宗教内容,为研究东北古代民族的形成及文化的变迁提供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汉字春与秋的分析,发现作为农业民族的古代中国人,在春中注重自然状态;在秋中则强调人工活动。  相似文献   
74.
长期以来 ,记载伊春历史的文献甚少 ,至于伊春的先秦历史更是鲜为人知 ,故民间流传有“伊春是林区 ,开发晚 ,大森林中无史可考”的说法。近年来 ,随着伊春境内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诸遗址的发掘、考证 ,我们得知 ,自三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 ,原始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本文就十几年来伊春市考古工作和地方史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对伊春境内原始先民及其经济文化活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5.
《民族论坛》2007,(9):62-62
<正>苗族的先祖源于4000多年前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游以南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迁徙,大约在公元3世纪,有一部分当时称为"五溪蛮"  相似文献   
76.
主持人的话     
辽宁地区位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蒙古草原和渤海之间,独特的地理环境具有稳定而不封闭的优势。早在先秦时期不同地域特色、不同文化谱系的远古先民就在这里交汇与交流,为古文化的优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之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近年来辽宁地区不断涌现的考古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专题以"回眸红山文化:文化互动与辽宁地区的先秦文化"为基点,有幸邀请了赵宾福、朱永刚和郑钧夫三位先生共同完成了《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  相似文献   
77.
童莹 《回族研究》2011,(3):59-63
唐宋时期因经商等原因留居中国的穆斯林“番客”被认为是中国回族的先民。宋代穆斯林番客在华贸易较前代更为兴盛,回族先民也获得更大发展。本文依据文献资料,从体制之变、民生之异及风俗之移等方面,阐述两宋时期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对回族先民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8.
正一、前言闽西是目前学界所称的"客家大本营"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许多盘、蓝、雷等姓畲族向东、向北迁移,使闽粤赣边逐渐成为客家人的聚居地。但今天仍然生活着一些畲族,包括上杭县已被官方承认、恢复了畲族成份的蓝、雷、钟等姓,以及长汀、武平、永定等客家县中未恢复畲族成份的畲姓。据傅衣凌先生的考证,畲族中除了盘、蓝、雷、钟4大姓外,还包括陈、黄、李、吴、晏、辜等近20姓,①不过这些畲姓在闽西无论自称还是他称都已是汉族。大本营内客家人的不少生产、生活习俗都受到畲族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畲客长期共同生产生活的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79.
浅论汉族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族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生活在中国南方的汉族与中国北方的汉族,在生产生活、习俗文化,甚至在体貌、方言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人群,共同尊奉着炎帝和黄帝为自己的始祖,自称是"炎黄子孙";他们以传说中的"龙",作为祖先崇拜的图腾,称呼自己是"龙的传人";他们不无自豪地承认自己是汉族。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有关传说做科学的分析,可以窥测到传说时代汉族先民的多元起源,及其初始的族体就是由滨海和湖泽地区的渔猎者、沿江河流域拓展的农耕者、从半农半牧转入定居的农耕者,以及从狩猎过渡成的农耕者融会而成,并且共同步入稳持发展的农耕经济文化。这也许就是汉族能够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广泛民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0.
伊斯兰教入华之初,回族先民为了使自己所信奉的宗教能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所认同而不致湮灭,便主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自觉"华化"。笔者依据历史文献,对唐、宋、元时期回族先民"华化"的方式、内容、代表人物及客观原因进行了概述和阐释,旨在说明回族先民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他们所信奉的伊斯兰教在中国大地上立足扎根、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