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7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1篇 |
劳动科学 | 19篇 |
民族学 | 86篇 |
人才学 | 45篇 |
人口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720篇 |
理论方法论 | 135篇 |
综合类 | 1611篇 |
社会学 | 241篇 |
统计学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93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160篇 |
2014年 | 301篇 |
2013年 | 188篇 |
2012年 | 227篇 |
2011年 | 203篇 |
2010年 | 203篇 |
2009年 | 200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知识社会学通过消除形而上学的超越性与内在性的悖论而使哲学方法论在 2 0世纪下半叶向社会学倾斜。由于史学与社会学结盟 ,社会学范式开始进入向来以历史思维著称的哲学 ;社会学的方法 ,如凸显、实践、反思反思者 ,正在成为当代哲学的主导话语 ,推动了哲学的社会学转向。 相似文献
3.
列维纳斯的“他者性”伦理认为,“他者”具有绝对的差异性,我与他者是非对称的伦理关系,自我是“为他”的责任主体。在“他者性”伦理视野下,师德失范主要表征为沉迷私利偏离育人本位、自甘沉沦以致陷入平庸、规制方案催生伪善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关系异化,即异化为“占有-被占有”的物我关系以及“认识-被认识”的同一关系。以他者性伦理思想为参照,除了构建师德外铄友好环境之外,教师自身也要从认识主体变为伦理主体,锤炼责任和爱的伦理品质,培养自律自强的精神之欲。 相似文献
4.
“面容”是列维纳斯用来指称“我—他”伦理关系的表征,也是其“他者伦理”思想的入口,但其在进入媒介场域后,却遭遇了物质化的掩盖与伦理指称的转向。在抖音短视频中,特效贴片黏合的脸导致人面容多义性的隐没,趋同的吸引装置改变了人与人和谐真诚的交往伦理,进而演化为物化个体间的展演伦理。而抖音界面的显现,也以崇高的声音权利与平滑的内容接替遮蔽了用户自身的理性,干预了用户的他者性,将“我—他”伦理转换为“我—它”伦理。特效贴片及数字界面因思想意志的缺失,透显出对他者责任心的淡漠,以致列维纳斯的伦理理想遭遇现代性危机。因此,从他者伦理视角考察抖音的“面容”呈现,可以发现,一种物质性的“面容”德性亟须建立,用户的理性权利也亟待归还。 相似文献
5.
冉崇潇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2,(4):60-68+96
青少年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而言,网络霸凌可能对其学业表现、家庭关系、性格养成与社会融合产生特别影响。依照网络霸凌参与角色的不同,可以将“网络霸凌”行为角色分为霸凌者、受凌者与旁观者。三者在一定程度上组成了一个可以相互转换动态的三角。只切断其中一环,都无法禁绝网络霸凌。为此,应在借鉴美、德网络霸凌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依照网络霸凌角色不同,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网络平台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本土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企业是资本人格化(资本法人)的形式,是资本运动即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场所,因此,企业的劳动者并不是企业的主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主人地位的特征是:劳动者联合起来组成为统治阶级是主人,分散在各个岗位上的成员是新型雇佣劳动者。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主人地位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只能是:以公有资本为主体的其它资本并存竟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常庆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88-89,100
从影响大众传播的制约因素和大众传播的主要特征来看,"受众中心"论只能是一个乌托邦.大众传播的走向,不是"以受众为中心",而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媒介应该是既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又要积极引导受众,受众应该对媒介的传播积极参与并做出及时的回应,二者在沟通、交流与反馈互动的基础上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任侠之风兴起于春秋战国,基于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政治斗争的需要.作为政治权利场中工具性质的任侠者应运而生,是任侠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不仅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反映在汉代及其汉代以降的整个中国传统社会时代. 相似文献
9.
谢菲 《青春岁月:学术版》2021,(17):56-57,55
双语者和双语现象是当前语言学以及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双语者在进行语言生产或识别过程中有其特殊的心理加工机制.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双语现象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双语者的特殊性、双语者语言认知控制的相关理论以及语言生产和识别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等问题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后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传世文献和吉金文中有关越王世子的各种名谓,认为记载中的十二种称谓都指向句践世子。"者旨"为其氏,又作"诸稽""柘稽",疾言之则曰"适"、曰"鼫",作"鼯"者为"鼫"字之讹。"于睗"为其名,又作"与夷",疾言之则曰"郢"、曰"与",作"兴"者系"与"字之讹,"于睗"读作"与夷"。论文纠正了《史记》和《国语》韦昭注将柘稽(诸稽郢)指为一般大夫的错误,也纠正了学界对"睗"字的误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