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27篇 |
免费 | 168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7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55篇 |
人才学 | 44篇 |
丛书文集 | 2227篇 |
理论方法论 | 289篇 |
综合类 | 2849篇 |
社会学 | 156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85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136篇 |
2020年 | 143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109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87篇 |
2014年 | 285篇 |
2013年 | 255篇 |
2012年 | 319篇 |
2011年 | 372篇 |
2010年 | 320篇 |
2009年 | 368篇 |
2008年 | 425篇 |
2007年 | 403篇 |
2006年 | 341篇 |
2005年 | 318篇 |
2004年 | 261篇 |
2003年 | 231篇 |
2002年 | 210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68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覃江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报是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礼记》等儒家典籍中的报可以总结为报天、报神、报君和报亲等多种形式,并体现出宗教性、交互性、对等性、层次性、对象性和延宕性等重要特征。其运作方式主要有等报、差报和不报三种,各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作为一种隐性社会正义机制,报也有其潜在风险,需要予以仔细辨析。 相似文献
132.
傅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5):1-7
引述和依据先秦典籍中有关于语体和语书的记载,通过对语的本义、语体的发展和语书体的变化展开讨论,并对先秦时期语体文献的性质、特点、表现形态等略作分析,以期对先秦时曾被广泛引用的“语”这一文体的大致面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3.
先秦女性社会地位研究中的两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女性社会地位研究中,存在两个亟待重新认识的问题:女性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是否决定女性的社会地位?女神信仰真的说明了早期社会中女性具有很高的甚至是支配性的社会地位?实际上,女性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不能单独决定女性的社会地位,它要通过社会评价系统起作用;"女神"信仰理论带有很强的预设性,并不能因此而断定考古材料中的泥塑都是所谓的"女神",也不能因此而断定早期社会中女性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从世界史和人类学的视野来看,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过分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4.
巫与巫术是中国戏剧的源头活水.从巫舞、雩祭、蜡祭、尸祭中的角色扮演,到秦汉宫庭傩礼的世俗化、娱人化演变,直至傩戏的产生,这些具有相关戏剧要素的早期戏剧的巫傩形态,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剧,但它们经过不断地发展和演变,最终促成了中国戏剧的诞生.从而验证了中国戏剧和西方戏剧一样,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 相似文献
135.
马涛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5)
先秦和古希腊时期都处于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无论从发生的时间、达到的规模和繁荣的程度以及其对后世文化发展的影响上来看,二者都具有十分相似之处.但先秦和古希腊文明各自又都是在完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这也就必然导致其在经济思想的研究内容和理论观念上又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36.
杨田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8-52
《列子》这部道家之书相传为先秦列子所作,今传其实为魏晋人伪作,然而在此书中,我们却可以不时见到孔子的身影。出现在《列子》中的孔子形象复杂,既有儒家本色,又有道家风貌。大体说来有三种形象:由儒入道,亦儒亦道的孔子;道家仰慕者,通达悟道者;儒家之君子。《列子》既出于魏晋人之手,书中孔子形象的形成就与当时社会"调和儒道"的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7.
朝鲜高丽朝(918—1392)是朝鲜半岛第二个统一王朝,其在儒学与礼治政治思想不断发展深化的背景下,移植中国制度实行了祭孔释奠礼,此为朝鲜半岛祀孔之始。高丽朝祀孔制影响了朝鲜半岛教育观念与形制的确立、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朝鲜半岛文化的儒家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8.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经典地理学著作,郦道元以出色学者的眼界记述了北魏及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理人文风貌,保存了大量先秦至北魏的园林及湿地史料,其中占多数的先秦至汉代材料,对史料稀缺零散的先秦园林研究尤为可贵。该书在研究早期园林,尤其是先秦园林与湿地关系、园林环境面貌及园林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尚需得到进一步重视,发挥其在园林研究中更加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9.
聂春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6
汉代儒家诗学常被批评为具有过多的政治功利性和天人感应论的色彩,片面纠结于此种价值评判容易忽略汉代儒家诗学在话语专制下委曲表达其道德政治理想的现实,也无法深入了解其乌托邦和意识形态性的双重性格,作为推动五经科旨在汉代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和官学授业主要内容的重要儒者,董仲舒的道德政治理想在主观动机和客观后果上的分裂奠定了汉代学术的基本性格,也造成了汉代儒家诗学此种游走于现实与超越两端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0.
张舜清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276-280
《诗经》中具有丰富的生命伦理意蕴。《诗经》不仅被儒家奉为重要经典,事实上也是整体儒家生命伦理体系得以建构的重要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诗经》内蕴着“天道”在“生”的思想,将“天命”赋予“生”之德的内涵,是以天人共“生”的德性内容来诠释“生命”概念的。对人而言,生命之完善及其意义彰显即在于体悟和践行“生”之道,以“生德”涵养自身,这也是生命健康的根本保证。在现实的层面,《诗经》基于人的真实性情来突显生命的本真状态,并以“中和”之品格提示我们完善生命的根本方式,《诗经》以特有的方式提示我们,养生的根本在于德性的修养。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处理现代生命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