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290篇 |
免费 | 463篇 |
国内免费 | 2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317篇 |
劳动科学 | 200篇 |
民族学 | 636篇 |
人才学 | 1494篇 |
人口学 | 45篇 |
丛书文集 | 4669篇 |
理论方法论 | 1490篇 |
综合类 | 12372篇 |
社会学 | 3334篇 |
统计学 | 4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2篇 |
2023年 | 659篇 |
2022年 | 758篇 |
2021年 | 1516篇 |
2020年 | 1245篇 |
2019年 | 1503篇 |
2018年 | 321篇 |
2017年 | 588篇 |
2016年 | 797篇 |
2015年 | 1311篇 |
2014年 | 2381篇 |
2013年 | 2026篇 |
2012年 | 1952篇 |
2011年 | 2010篇 |
2010年 | 1877篇 |
2009年 | 1880篇 |
2008年 | 1754篇 |
2007年 | 1290篇 |
2006年 | 1135篇 |
2005年 | 1001篇 |
2004年 | 877篇 |
2003年 | 755篇 |
2002年 | 612篇 |
2001年 | 481篇 |
2000年 | 395篇 |
1999年 | 189篇 |
1998年 | 130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由于多维度互嵌关系与多面向复杂生态的存在,网络空间构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在理论层面,网络空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塑应当着眼于框架共享、心理共振、价值共创等维度,以夯实认知共同体基底、增进情感共同体引力、强化命运共同体观念为主要发力方向,贯通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实践层面,对应于“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应着力于共享文化符号与民族形象的精准嵌入、群体共鸣感与个体代入感的提升强化、表达有效性与沟通有效性的协同提升,实现网络空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持续生成与巩固。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从阅读者的角度提出深度阅读的策略,着重讨论和研究阅读规划策略、元认知策略、“四结合”策略对深度阅读的促进作用,用以指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增强阅读效果,提高阅读效率,提高深度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74.
为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本文提出“多元化”协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优化策略,以能力目标为导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设定课程模块能力目标,按目标组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充满期待;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奋斗目标,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改革后的苏北的一所县级重点中学为个案,以围绕高三教师名单公布的升级事件为切入点,从组织的微观视角出发,描述在升级事件中的教师在各种情境下如何利用手头的已有资源来展开行动的策略,并在游戏各方的行动中构建出一个特有的组织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76.
社会工作和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密切,社会工作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行动、政策和理论支撑。融媒体时代,社会工作新闻传播面临着众多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要创新社会工作新闻传播策略,鼓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取长补短,充分结合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严谨性和新媒体的广受众、快速度,实现社会工作新闻的高效传播,讲好新时代的社会工作故事,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7.
为探索公众传染病防治相关义务认知水平的改进路径,促进公众参与传染病防治素养提升,文章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编写问卷,对江苏省南京市居民开展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受访者总体认知情况良好,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职业都是影响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现代媒体是传染病防治法治宣传的重要平台,但宣传效果有待改进。应加强公共健康观念宣传,促进“为人民健康尽责”的公民意识形成;激发主动学习意识,调动公众参与传染病防治法治教育积极性;关注弱势群体,强化社区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8.
7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开展民族工作、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维护我国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活动置于高校空间结构中,并划分为凸显符号特征和象征意义的物质空间、强调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认知空间、基于共同生活和实践互动的情感空间,借以考察高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结构和生产关系。基于此,以政治象征符号作为强化高校物质空间的主要手段,以思政课程体系作为构建高校认知空间的重要载体,以师生交往实践作为构筑高校情感空间的根本途径,进而优化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结构,加强各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80.
“时空同构”是华夏文明最为典型的知识性形态,它构成了中国古典知识体系的深层结构。源于这一知识结构的天文、历法、术数、医学等具体知识基本上确立了华夏文明的基本走向。经典的创制与诠释,政治、制度及社会生活的展开,均依赖于这一知识结构的支撑。这种长期稳定的知识结构,为我们开展中国古典学研究提供了自然而又合理的时间坐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