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229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290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东晋袁宏的史学思想在史学史上,可谓别具一格.他用一种不同于传统儒家思想的视角审视历史,通过“引玄入史”,将玄学思想带入史学.袁宏注重人性、心性,奉行乱世保身的哲学,这使得他的史学思想中闪耀着人性主义的光辉.同时,他在反思历史兴衰治乱的过程中,走出了玄学虚无的局限,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从而把玄学论题与历史思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2.
文明形态史观是流行于20世纪的重要史学范式,倡导以文明或文化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文明形态史观最早被欧美学者广泛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众多的文明史流派,先后影响到亚洲等地区。百年来,文明形态史观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我国的史学研究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文明形态史观在学术界曾饱受争议,被马克思主义史学批判为唯心史观的一种特殊形态。尽管存在文化悲观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等种种局限性,文明形态史观所蕴含的许多观点,如肯定文明的多样性、整体性,倡导文明创新、呼唤文明自觉,立足现实关切、保持文明忧患意识等,仍为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对于促进当下的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卡莱尔的英雄道德史观是通过宗教形式而通往道德核心的历史观。英雄道德史观来自于他对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现实社会生活的体验、观察的社会批判上,因而有着鲜明时代特征;而思想基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十九世纪英国主流思想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批判,一是对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尤其是费希特思想的欣赏与回应。  相似文献   
104.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史被纳入到整个世界近代史范畴中.如何解读这样的中国近代史,不同的模式体现着不同的立场和想象.以往的马列主义唯物史观范式,以阶级斗争作为解释模式,旨在突出共产主义革命,但这样简单地把近代史进行过程、事件和高潮的分割,使得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缺乏血肉.现代化理论的出现,是对原有“革命史观”的“不满”和“反动”.其中冲击一回应模式的诠释可谓是一个生动的、双向的解释范式,但也充满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5.
张富祥 《文史哲》2013,(1):22-38,165
华夏民族文化共同体滥觞于史前,历经夏、商、西周几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至春秋战国之际已充分具备后来所习称的汉民族持续发展的各种内在要素和机制。与此相适应的是,以部族史观为基础的华夏史观亦逐渐整合而上升为先秦历史学术的主导意识。"华夏"概念源起于"虞夏",为先秦学者追述和重构华夏史的变称;《尚书》是华夏史观成熟的标志,其核心价值集中指向政治上、文化上的"大一统"观念和华夷两分的"天下观",为中国上古思想史的支柱。略具雏型的通史著作《世本》和《竹书纪年》,综合反映出华夏史观的展开与早期华夏史学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06.
一、"大文学观"的倡导及其内涵 "大文学"的概念在中国出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最初只是"杂文学"的别名。提出"大文学观"这一文学史观的是著名学者杨义先生。  相似文献   
107.
在进化论成为主潮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时间"与"文化"里,京派却在小说创作中反复表达着"旧"和"常"的时间意识与文化价值观,这显然是一种罕见的文学史现象。形成这种文学史现象的最深沉的哲学根源,是京派对老庄的退化史观的认同,它们在人类生命的"反璞归真"这个美学层面上获得了内在同一性。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周贻白的戏剧史观中所强调的"包举全体"和"场上搬演"的思想,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王国维、吴梅与周贻白在戏剧史观念上的差异,肯定了周贻白戏剧史观的划时代意义,即他揭示了戏剧作为剧场艺术的本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9.
《东岳论丛》2021,(2):81-96
中华文化以人文为灵魂,从人文初祖伏羲到周文王姬昌,从孔子孟子到韩愈欧阳修,都在人文体系创建、社会历史实践和思想理论引导诸方面建树卓越。苏轼《六一居士集叙》从中华民族发展史高度,审视儒学作用与影响,以丰富史实系统阐释“孔孟韩欧”一脉相承的儒学谱系,认为儒学的创建与传承“功与天地并”,集中反映了苏轼的人文史观。苏轼着眼于人类生存,将人文思想与物质基础并列,具有里程碑意义。苏轼人文史观既以深厚儒学修养为基础,又得益于欧阳修熏陶与时代思潮濡养,不仅具有多方面的创造性特征,成为文化社会实践的内在动力,而且引领了时代的文化发展,并给后世以深刻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10.
俞平伯的词史观主要集中反映在《〈唐宋词选〉前言》一文中,他认为词发端于民间,是诗进化的结果;词有两条发展道路,分别是以《花间》为代表的"狭深"和以苏、辛为代表的"广深",后者更接近词的本色,为词之正宗。他接受并扩充了黄侃、胡适及王国维的词史观,同时在俞樾、俞陛云的影响下吸取了传统词学理论的精华。他的三本词体鉴赏专著是其词史观的重要实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