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90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从文献学的角度入手,对收录于《丹珠尔》和法藏敦煌藏、汉文献以及英藏敦煌藏文文献中的四种不同版本的声明学论著《八转声颂》的来源、撰写时间、译者,以及藏文字体、字数、字符、语法、内容、举例形式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藏译本《八转声颂》是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的著名译师杰·奇珠所译,汉译本《八转声颂》是吐蕃时期的著名译师郭法成由梵文译就。此外,《八转声颂》在不同时期的译出,可视为藏语语法学的理论来源于梵文语法学的一个例证来看待。从该论著的语法、举例形式来看,可以肯定当时藏族学者的写作习惯受到天竺班智达的影响。《八转声颂》作为最早专门讲述八格的一部论著,除了其内容上的重要意义外,对于藏语语法学发展史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2.
丁静 《江淮论坛》2023,(3):168-175
汉魏之际,曹植融汇儒家经典,吸收儒家文论,并将其运用在颂文创作中,在本质论、功能论、形式论等维度使该文体呈现出系列新变:其一,他在儒家文论“诗言志”“诗缘情”等基础上,突破了颂只能歌颂的文体规范束缚,明确了颂“吟情述志”的本质,在颂文创作中注重作家主体情感的抒发。其二,依据儒家诗教“美刺”论,强调辞赋等文学介入社会的价值,拓展了颂的政治功能,使以往“润色鸿业”“宣上德”的颂还具备了“讽谏讥评”的价值功能。其三,在儒家文论“主文谲谏”的思想下,打破颂体朴实厚重的语言风格与单调的形式节奏,追求颂的形式美,讲究颂的语言技巧,提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颂呈现出辞采华丽、文情并茂、音律谐和的艺术特色。曹植对颂文的创新,不仅体现出鲜明的儒家文论思想和美学趋向,彰显了儒家文论的价值与意蕴,而且促进了晋代颂文的发展繁盛,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3.
《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著名抒情短诗。诗人运用了多种语言艺术表达方式及多种修辞方法,谱写了一首色彩绚丽、气势磅礴的西风曲。我们从诗歌语言艺术风格角度对之进行赏析,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理解诗人所寄予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4.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一次重大论争。在这次论争中,李大钊有力地驳击了胡适的改良主义主张,指明了“问题与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场论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工作方针,切实解决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95.
来稿须知     
《琼州学院学报》2010,(6):F0004-F0004
一、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社科类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96.
宋初文坛纷繁复杂,不仅呈现出南北对峙、难以融合的紧张局面,还产生了时文与古文的创作分歧。而于此之外,士人群体内又共同含纳着一股颂美君王功业、宣扬帝国政治的风气。尽管从传统文艺审美的角度看,这种风气催生的文学作品多属程式化的礼仪书写,但若将之置于宋初礼乐复兴视域下进行更深层次解读,则于某些赋颂中可观觇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迹象,且雅颂主旋律中讽喻之声的鸣起,又宣示了宋初文人对唐人风雅观的进一步开拓。这些被程式化书写遮蔽的内容,实质是政治与文学的合奏交响,二者间表里经纬的错综关系及由此生成的强力互动,正体现出此间特殊的文学生态。  相似文献   
97.
夜莺之歌     
济慈诗歌的走向恰似一个矛盾的组合,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一面是直觉与想象的迷狂,另一面是理智的顿悟和伸张。所以,他总是处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他善于制造各种对立而不作解答,给读者留下巨大的审美和想象的空间,这在《夜莺颂》和《忧郁颂》中尤为明显。在这两首诗中,济慈一反闲适、平和与宁静的常态,以其强烈的移情向我们展示了他迅疾狂迷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98.
神九颂     
张存智 《中华魂》2012,(19):63-63
神九穿越五千年, 天宫会对建家园。 中华夙梦终成境, 玉女军魂必是仙。  相似文献   
99.
党旗颂     
楼时明 《老友》2012,(7):20-20
旗举南湖启远程.锤镰闪闪照龙腾。千山脚踏惊天地.万水篙撑泣鬼神。光耀九州兴伟业.辉生四海奏春声。风云纵使多频变.依旧旗红好景呈。  相似文献   
100.
青年颂     
胡乔木 《中华魂》2012,(12):48-48
人们唱历史上的英雄豪杰, 我们唱自己一代青年。 谁能比我们的快乐洋洋, 雨后的繁花笑满了青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