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0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270篇
劳动科学   68篇
民族学   324篇
人才学   66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193篇
理论方法论   194篇
综合类   2298篇
社会学   266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治者信守法律的动机和符合法治的程度,法治主导者对待功利的态度,法治理论的社会基础是平民还是精英及其对待法治倾向于工具还是信仰,法治可以分为“工具的法治”和“信仰的法治”。工具的法治相对于信仰的法治,对治者提出的要求较低,其法治目标也更务实,并且切实考虑到了市民社会的利益要求,应当成为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22.
一、“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所谓“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组织系统各级管理者、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组织的生活的长期营运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继承和不断更新的共同信念,对外具有个性的学校整体价值理念、思想信仰、管理哲学、学校目标、历史传统、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管理制度、师生员工心态,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当代文化思潮和高校管理方式的交叉,是学校产生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根源,是高校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核心,是高校整体素质和美好形象的体现,是打造高校知名品牌。构成和谐管理模式以及赢得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的灵魂。“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至少有三个优点:  相似文献   
23.
为实现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是唯一的选择。然而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必须把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必须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必须充分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必须加快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 ,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因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深刻认识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皮尔斯的“心灵趋向一致说”在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虽然从整体上说 ,“心灵趋向一致说”是错误的 ,但皮尔斯在论述这一观点中所体现的某些思想 ,如他认为事实是导致研究者趋向一致结论的观点 ,是接近唯物主义的 ,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5.
还是家里好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结束了,我们全家人的心却依然沉浸在激动和兴奋之中。看完奥运有何打算?全家老少思忖再三,商议再三,一部《家庭“后奥运计划”》便隆重出台啦!  相似文献   
26.
道教的诞生,与汉代方士信仰有着直接联系。在汉代,方士是最活跃的宗教信仰传播者,但是,关于其信仰的民间性质,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明晰的描述。从主流社会的排斥、传播的民间色彩看,方士信仰具有民间性质。因其民间性质,方士获得了与主流信仰发生对抗的信仰;因有民间传播组织的存在,方士获得了与主流社会对抗的实体。对抗性的存在,使方士信仰获得了宗教品质的升华,促进了新的宗教产生;同时,也为我们的辨析提供了理论意义,即汉代民间宗教发展的形态和道教产生的必然性,并因此可提出这样的设想:在方士大规模出现的秦汉之际就有了道教的雏形。  相似文献   
27.
法律信仰的建立是世界各国法学界探讨的热门问题,也是我国解决目前执法、司法不公的必由之路。与建立法治社会的要求相比,我国社会在价值理性的建构方面存在着很大不足,从而在根本上制约着国民法律信仰的建立。重建价值理性需要汲取本土资源,实现社会主体、法律制度、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8.
社会公众的法律信仰对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而中国社会缺乏普遍信仰法律的传统。社会公众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中传统因素的作用固然很大,但是,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同时。法律移植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其精神实质和内涵的传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张海 《职业时空》2008,4(10):114-114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体育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为了更好地贯彻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群众体育活动,依据研究目的,我们对徐州市城镇中老年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为徐州市体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实施全民健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近些年来,民间信仰成为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提出了作者对民间信仰的定义,论述了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在阐述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主要的研究成果之后,文章分析了已有研究在视野、重点及理论建构上的不足,并将其视为今后研究的突破口与增长点,认为社会史的民间信仰研究会有以下发展趋向:信仰领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民间信仰与社群关系、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的整合控制及变迁仍将受到关注.民间信仰与社会的生态、生活、宗教、现代化及和谐发展的关系,各区域之间民间信仰的比较等问题可能成为新的亮点.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将会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